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宛转悠扬,沁人心脾。“把整个无锡当作太湖一样来呵护。”短短十余字,也足以看出无锡对太湖的“偏爱”。面对太湖治理这一“国之大者”,2007年以来无锡治太总投入达1252亿元。然而科学治太须久久为功,无锡仍要坚守太湖治理的主阵地、主战场,破立并举,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太湖美”。
今年1-6月,太湖无锡水域达17年来最佳。这是无锡治太的最新“成绩”,也是最佳“奖励”。据统计,无锡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百亿元治太。今年无锡共计划投入113.6亿元,实施116项重点任务和204个工程项目,上半年共开工建设项目152个,目前在建完工率达74.5%。
“一河一策”科技治水
力争更多Ⅱ类水
近年来,无锡强化“夏病冬治”,从河道整治、管网改造、生态清淤、调水引流、监测预警多维度入手,促进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持续改善,藻情稳定向好、生态有序恢复。据统计,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占入湖水资源总量的85%左右,入湖污染负荷量高达75%左右。从卫星云图上可以清晰看出,江苏15条主要入湖河道有13条在无锡,这13条入湖及上溯河流总磷控制目标两年内要收严至0.1mg/L,在去年4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Ⅱ类基础上,无锡今年还要力争继续新增Ⅱ类水。
治湖先治河,无锡排定了年度126条新一轮河道整治清单,建设覆盖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浜的680条美丽幸福河湖,对36条重点河道开展疏浚,实施蠡湖周边32条入湖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紧盯乌溪港、洪巷港、官渎港、社渎港、直湖港等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系统排定治理项目。
“一河一策”开展入湖河道小流域系统治理,是今年治太的一大特色。以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梅梁湖为例,其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9米。由于受湖流和季风影响,湖区入湖污染物总量大,湖底淤泥中沉积的有机物含量高,梅梁湖区一直是太湖生态清淤的重点区域之一。 2024年梅梁湖计划完成清淤量150万立方米,担任清淤任务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环保一体化清淤船“太湖之星”,其疏浚浓度可达50%以上,整体疏浚效率是普通绞吸船的3倍。由3艘作业船组成的“太湖之星”,在湖面上即可完成泥浆的脱水、输送和无害化处理。
打造湿地带,种植水草“锁”住底泥中的磷,不失为太湖“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据了解,此前无锡已在太湖梅梁湖区白旄村、锦园等沿岸种植了80多万平米生态湿地,构筑起水草丰茂的水下森林。在湖水中“种”出一片生态绿,此举为新一轮治太提供了良好借鉴。
攻坚治本“内外兼修”
推动太湖水质实现标志性改善
回望十几载高强度的治太之路,无锡摸索出来的一条有效路径——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当前,水质持续改善的边际效应逐渐凸显,太湖治理进入攻坚治本、巩固成效的关键阶段。
今年的治太工程更加聚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4.5万吨/日,新改建污水管网31公里,对9家进水浓度不达标的城市和乡镇污水厂实施“一厂一策”治理,推动10余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30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湖西地区9条主要入湖河流两侧500米范围内农田秸秆全量离田,实施新孟河下游、太滆南运河、莲花荡等区域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推进宜兴新型渔业生态化养殖示范工程、1.2万亩水产养殖业综合治理工程和渎边公路东侧1000亩蔬菜基地水环境整治工程,切实降低污染物入湖总量。
每一个“治太人”都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无锡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表示,只有牢固树立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加快实施年度治太项目,才能推动太湖水质早日实现根本性好转。
为实现国家对太湖治理的新定位、新要求,无锡将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重点工作和今年重点任务,确保太湖高质量实现安全度夏,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让“太湖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