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盐城:蓝色海洋文化 汇聚澎湃发展动能

盐城依海而生,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海域面积和最广阔的开发腹地。这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沿海城市蝶变崛起的优势和底气。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一直是盐城人民矢志不移的追求,蓝色也一直是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底色。在废灶兴垦、垦荒植棉、东向出海的不懈探索中,盐城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塑造了“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格局。



悦达起亚汽车出口

盐城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盐城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谱写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和勇气、智慧和力量、希望和梦想的动人乐章。

蓝色海洋文化,汇聚澎湃发展动能。盐城乘区位蝶变之势、交通枢纽之势、产业发展之势、海洋经济之势,铆足拼搏实干之劲,笃定争先进位之志,持续打造“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去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400亿元,工业实时开票销售突破万亿元,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

聚“链”成势 向“质”攀高跃升

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抢抓新一轮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机遇,盐城市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九大产业,实施沿海基础设施能级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市场主体引培、产业“双化”协同、开放空间拓展等五大行动,着力构建“两地两区”(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全国知名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长三角河海联动示范区)为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江苏省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

6月4日,位于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蓝水新能源海工装备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开足马力推动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新上海工装备生产线3条,二期计划新上海上升压站、LNG储罐生产线6条。江苏蓝水新能源集团董事长窦建荣说:“我们将深耕海洋经济,瞄准深海重型装备发展需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集海工产品、海洋工程、海工运维于一体的综合型海工装备制造及施工运维基地,为盐城向绿而行、逐梦蓝海注入强劲动能。”

盐城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通威集团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盐城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组件生产基地。“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单GW的人力配置比目前行业平均配置降低30%以上。我们的光伏组件产品,具有更高功率输出、更高双面增益、更低功率衰减等优势。”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翟绪锦说,“通威盐城基地已成为全球组件行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基地。”



远景能源风机主机总装

从“盐城制造”到“盐城创造”,再到“盐城智造”,盐城新型工业化发展全面起势——SK新能源、弗迪电池、立铠精密、天合光能、晶澳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建成落地,新能源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工业经济迈上万亿新台阶。

拥抱蓝海 勇当“碳路先锋”

湛蓝的天空下,一排排风机矗立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将阵阵海风转化为绿电,源源不断输向千家万户……走进“风光名城、绿能之都”盐城,强烈地感受到千里海疆的绿动脉搏。

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盐城向绿而行,聚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风光火气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布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成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近日,全国首台“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风机——远景能源EN-256/16.7样机在射阳并网,这是全球已并网的最大风机,中国海上风电再一次站在全球技术高地。EN-256/16.7在制造、交付、吊装、运输、运维等各环节深化技术创新,核心部件全面优化升级,发电性能更上一层楼,将为深远海海域风电开发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通威太阳能

盐城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构建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知名风电整机企业,以及中车电机、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亨通海能、长风海洋、长安望江、金海新能源、上玻院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建设低(零)碳产业园,是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盐城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3个低(零)碳产业园区和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园区级试点。

近日,江苏省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成立,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低(零)碳产业园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联合体负责人刘伟告诉记者,服务联合体正遴选业务骨干入驻,为园区绿电市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力争全年实现绿电交易500万千瓦时,绿证交易超1000张,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凭借多年来在风电装备行业的领先优势和技术沉淀,我们加快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以建设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的担当和自觉,在绿色赛道上奋勇争先。”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双喜说。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以零碳产业为“内核”、数字技术为“底座”、产城融合为“架构”的建设路径,聚焦工业节能降碳、零碳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等五个重点领域,扎实做好能源降碳、产业零碳、生态固碳三篇文章,致力打造绿电应用示范地、绿色产业集聚地、绿色标准策源地。

扩大开放 携手共赢未来

盐城未来发展,潜力在沿海,出路在开放。盐城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不断拓展朋友圈,持续深化互利合作,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大开放推动盐城大发展。

位于黄海新区响水片区的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海外订单不断,为响水海工重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天能海洋重工的产品如何得到海外客户的青睐?作为海洋经济的龙头企业,天能海洋重工深知,只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才能让更多响水的海工重件走向世界。天能海洋重工建成江苏省(天能)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攻克厚板材卷绕、对接焊缝、滚装运输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连续在3兆瓦至10兆瓦的塔架制造中取得新突破,单桩吨位也从1000吨跃升超2000吨,走出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盐城港大丰港区

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盐城着力构建“11669”招商引资新体系,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引进SK电池、金光、赛得利等一批优质外资项目。2023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苏北第一,实现进出口总值1452亿元,出口增长12.3%。

SK动力电池盐城基地项目已落地产能57GWh,主要产品为三元锂离子电池芯,是韩国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动力电池投资项目,也是迄今SK全球投资项目中产能发挥最快、营收增效最佳、经营最为稳定且投资回报最高的项目。2023年,该项目实现产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66%。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日前,盐城港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国际直达集装箱班轮航线首航。航线开辟后,盐城腹地货物可以直接出口到俄罗斯全境及东欧各国、中亚地区,极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目前,盐城拥有港口、机场等5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空港、海港、高铁、高速通达国内外大中城市,开通江苏省首条韩日全货机航线,开行中欧(亚)接续班列“盐城号”,公铁水联运、河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为项目大进大出提供坚实支撑。

杨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