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把握招商引资中的“快”与“慢”

随着招商竞争日趋激烈,许多政府纷纷亮出“快字诀”,力求以“快一些”“再快一些”的承诺吸引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但在采访中发现,有些投资者并不觉得“越快越好”,“快”也不是他们决定是否投资建厂最关键的要素,太快的话甚至还会让他们感到几分顾虑和不安。如何在招商过程中把握“快”与“慢”的平衡,既展现地方政府的高效、营商环境的优良,又确保项目的质量与可持续性,值得思考。

“快”本身当然没什么问题。某种程度上,一个地方的办事速度和服务效率,是评判营商环境优良与否的“硬标准”。别人快,你不快,可能就会错失一些发展机会。在一些关键节点,我省很多地方都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动、夺得先机、占据优势。从无锡“10分钟解决商户难题”视频被全网点赞,到苏州领跑全省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都体现了这种“快”的服务意识和执行效率。

但为什么有些投资者反倒对“快”顾虑呢?要看到的是,一些地方的“快招商”模式,在短期内的确能够提升地方投资热度,形成数量规模效应。但在面对一些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稳定性和合规性的投资者时,这种“快”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原因在于相较于“马上办”的快速便捷,更多企业看重的是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公平性、透明度。再者,“萝卜快了不洗泥”,有时候“快招商”“急服务”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投资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错配、项目夭折等,甚至因忽视合规审查而导致后续纠纷频发,既破坏了营商环境,也为地方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和风险。

越是想“快”,越要重视“慢”的价值。这里的“慢”,当然不是有意拖延或效率低下,而是指在项目评估、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审慎考量。在引进项目前,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与评估,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当地长远发展规划,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且能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此外,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核心诉求与长期规划,看似进展缓慢,实则有利于构建信任共识,也为长远共同发展打下基础。这样的“慢”不仅带来地方和企业的双赢,也能以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有实力、有意愿参与地方长期建设的企业家的目光。在这个意义上,“慢”也是“快”。

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没有问题,但快到内卷则要反思;慢也非目标,但慢而内省中更显担当。“快”的背后是作风、是效率,“慢”的背后是审慎、是耐心,二者不是对立,而是不同维度上的优化互补。我们需要的“快”,应该建立在制度完善、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在法治和规则的框架之下。我们需要的“慢”,考量的则是相关部门和干部的专业素养、耐心定力和市场洞察力,以精准研判和审慎决策确保稳定发展、长期发展,避免盲目跟风,真正做到精准招商。在今天,“唯快不破”的打法已经不再适应高质量发展所需,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到真正优质的项目,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需要各地审慎作答。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地方发展,都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扮演多重角色:既是服务周到的“店小二”,随时响应企业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又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能够从全局出发,确保政策决策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那些与本地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优质企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