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常州:荒地起“丰”,“沉睡”土地变身“高产田”

在常州“陌上花开”项目现场,小麦田一片金黄,迎来土地整理后的首季夏粮丰收。这片土地从荒土变成良田只用了短短半年。

去年年底,市政府与江苏省农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耕地流转、规模种植和一体化全农服务,在金坛区全力实施“陌上花开”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日前,该项目内的小麦田,迎来了土地整理后的首季夏粮丰收。



“我们在金坛的地总共在8平方千米左右,每平方千米产量约为60万公斤,其中一块173000平方米的农田,每平方千米产量突破90万公斤,创常州百亩以上连片种植高产纪录。”看着开足马力的大型收割机在田野上纵横驰骋,江苏农垦集团金坛基地工作人员祝齐满是欣喜。



祝齐告诉记者,随着小麦收割全面收尾,最近这两天,“陌上花开”项目的工人们,正在加快推进烘干工作,确保小麦尽早颗粒归仓。根据现场初步测产,这批夏粮可达优质小麦水平。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曾洁表示:“第一季生产就能达到这样的单产水平,我们是满意的,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五良’同步,粮食单产提升的潜力很大。”



“陌上花开”生态环境整治项目

位于金坛区滨湖钱资新城及科教名城核心区,东至金湖路,西至金沙大道,南至长荡湖北岸,北至钱资湖南岸,总面积约28平方千米。



项目自实施以来,省农垦集团的专家们通过土地流转、清障、整治,建设区域内农路、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工作,将此前长期未耕作利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沃野,累计新增粮油等农作物17.33平方千米。



江苏农垦集团金坛基地主任曹琛鑫介绍,在前期进场的时候,团队对田块进行了基本的平整以确保小麦能够全力播种下去,在播种的时候,他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环境,还有气候条件,把控了播种的种量,还采用了反旋播种机,确保一播全苗,为今年的夏收打下丰收的基础。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激光平整土地、无人机施撒肥料、收割机北斗导航……种粮国家队的进驻,进一步让农田变为高产田。随着“陌上花开”项目夏收工作的结束,这片旱地正在加速整治提升,确保今年可以按时夏种,实现一年两熟。不仅优化了农用地空间布局,也吸纳了当地劳动人口,促进就业增收。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傅俊毅告诉记者,项目在合作的第一年就取得了丰产丰收的好成绩,不仅提高了金坛区粮食总产,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通过引入省农垦等规模化经营主体,进一步示范带动了粮食生产走规模化、全程机械化、智慧化路径。



农垦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也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认可。“总比田荒在那里好,我们20个人在这里干活的,一个月都3000多元的。”金坛居民史荣娥说。

如今“陌上花开”项目上,一幅现代农业画卷呈现眼前。下一步,项目还将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营造都市中的美丽田园,打造集农、商、旅、科、创为一体的农业主题公园,促进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