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数实融合 加速传统产业转型蝶变


江苏是传统制造业大省。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江苏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行走江苏大地,“智改数转网联”让老厂房变成了智能车间,传统产业孕育出新活力。



走进盐城滨海县的江苏苏盐阀门集团,厂区内的一只约3米高,需要四五人才能环抱住的大号球形阀门引人注意。这款用在国家“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大块头”,全身没有一个螺栓,全部靠焊接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受限于工艺达不到,这款阀门要靠进口,如今难关攻克,企业完全实现了生产“自由”。



江苏苏盐阀门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王寅告诉记者,企业联合三家高校院所,从结构设计、高密度加工制造,到焊接工艺设计参数,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才完成了这款阀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把图纸变成产品,全靠这个5g+智能工厂。行走在智能车间里,机器手臂与数控机床紧密协作,智能大屏上实时显示着生产、仓储、物流等信息,数据的流动让每个生产环节都可以得到管控,产品实现全流程溯源,不仅把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产品一次合格率也从不足95%提升到99.9%,焊接精度更是达到微米级。这个以简易阀门加工起家的镇办小厂如今名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多项自研生产的高端阀门产品打破国外垄断,生产品类超过3800种。

王寅告诉记者,累计投入三四十亿元,整个工厂按照5G全连接工厂打造,包括今年计划铸造项目也在进行“智改数转”,计划从铸造、锻造和加工、检测等环节全部实现智能制造。今年企业订单充足,全年目标销售为60亿元。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过去重劳力、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正在江苏大地上发生着巨变。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省财政每年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已累计实施改造项目约5万个。同时,江苏还以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每年推进百项节能降碳技改项目,打造一批行业“领跑者”。

在无锡江阴,兴澄特钢的盎然生机,与印象中传统钢铁企业的傻大黑粗十分不同。厂区内,天鹅、鸳鸯、梅花鹿等200多只动物在其中自由生活。实现这份和谐,得益于企业对碳排放的严格把控。



江阴兴澄特钢副总经理张宏星告诉记者,现在实现了数字化生产,实现了大数据控制,不光是生产指标的改善,排放也大量减少。我们就是绿色制造,制造绿色,建设生态环保型的企业。

作为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企业累计投入30亿元进行绿色化改造。在厂区的数智中心,这座钢铁工厂的“智慧大脑”精准控制着冶炼数据,一年可有效减少燃烧1亿立方煤气,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0万吨。以兴澄特钢为代表,目前江苏已累计培育国家绿色工厂349家、省级1011家,国家绿色园区33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传统产业是江苏经济的基本盘,贡献了6成以上的营业收入,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今年,江苏还将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周到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数据上云,让传统产业能够拥抱先进产能,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说,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行业协会一起努力,做好传统行业焕新工程,包括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等,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做出更多贡献。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 章斌炜 周雷 徐泽城  郭楠 郑凌 俞铭义 滨海台 编辑/胡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