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⑧|锚定人才这一“关键变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关键变量”。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要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加快培养造就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中,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江苏是科教大省,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但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在高精尖创新人才、战略科学家、高水平技能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能否做强人才队伍关键支撑,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要夯实人才发展“硬支撑”。我省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要深入实施这一重大改革任务,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在管理上做好“减法”,探索建立放权清单和负面清单,注重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在激励上做好“加法”,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在知识创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要构筑人才聚集“强磁场”。引才上,要深入实施重点人才计划,高质量建设各类人才集聚平台,充分运用各类柔性引才方式,加快汇聚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育才上,要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升级优化,增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契合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包括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争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着力锻造一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加快培育一批“新农人”。

要优化人才服务“软环境”。一定程度上,人才对“软环境”更为看重。要加快完善“苏畅”人才综合服务体系,系统解决好人才的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健康等“关键小事”,让各类人才在江苏安心发展、舒心生活。要遵循科研规律,对待创新主体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促使科研人员敢于大胆探索、挑战未知,形成不惧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风尚,打造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亟须进一步厚植人才成长土壤,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新质生产力汇聚强大人才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