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不仅是海洋生物们的家园,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和“蓝色粮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江苏海域辽阔,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海洋资源禀赋独特,孕育着无限希望。近年来,江苏坚持生态优先,像守护绿水青山一样呵护海洋,一手抓整治修复、放大生态优势,一手抓产业创新、挖掘发展潜力。2023年,江苏近岸海域海水优良面积比例达92.7%,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值,入海河流国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为97.0%。此外,《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606.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7.5%,较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对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8%,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迸发出强劲活力。在建设海洋强省的航道上,江苏这艘巨轮风帆高扬、势头正劲。
保护海洋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格局,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南通编排实施65个沿海特色风貌塑造项目,推动沿江沿海430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扮靓“缤纷百里”最美江海岸线,致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极具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海型”美丽海湾;盐城以为沿海、长三角造一道绿色屏障的决心实施“一片林”工程、湿地和海岸线修复工程,全市森林覆盖面积达到537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和自然岸线保有率居全省第一;连云港相继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海域规划文件,并颁布了首部国内海洋牧场管理地方性法规,让海洋牧场的建设、开发与管理有了“定海神针”……江苏以实实在在的举措,久久为功的坚持,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让“揽大海入怀、枕星河入梦”的美好向往在江苏沿海变成现实图景。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经略海洋,江苏重任在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当前,江苏海洋产业经济整体呈向好态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但对比先进省份,短板弱项也十分明显,亟待进一步科学开发“蓝色聚宝盆”。从利用好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建立和完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到积极对外开放,更加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再到积极搭建海洋“人才+产业+项目”创新创业平台,助推海洋产业朝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江苏正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不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的“蓝色动能”。
面向未来,向海图强,江苏上下将勠力同心,深耕“蓝色国土”,唱响新时代海洋牧歌,为“江海流苏”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