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江豚与汽渡船舶“伴游” 新济州生态美如画


扬子晚报网5月28日讯(记者 薄云峰)5月28日下午3时许,参加“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站在行驶在长江上的汽渡船时,大家远望江面,突然一只江豚探头探脑地把头探出水面,随后又调皮地把头“埋”入水中,身体一个潇洒自如地侧滚,号称“长江微笑天使”的江豚又悄无声息地潜入水中,尾鳍打击水面形成的同心圆形的涟漪渐渐在水面漾开……此情此景,让船上的记者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家拿着手机拍摄,大呼过瘾。江豚称为长江南京段的“常客”,经常与江岸观看他们的市民和游客互动,他们的身影也经常见于南京的各大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媒体。江豚嬉戏长江,也成为长江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最佳见证和注解。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24年前,江宁对新济州岛上住户实施“生态移民”,新济州开启休养生息模式】

从位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码头乘汽渡,15分钟左右,汽渡轮船靠泊位于南京长江江中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一幅“人退绿意生,鱼鸟结伴归”的生态画卷豁然映入眼帘,眼前草木茂盛、百花吐艳、鸟鸣婉转,生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折射出近年来南京长江大保护的成果。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5月27日,“一江清水万重山”网络主题活动首站走进江苏。看长江中的湿地公园就是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体验。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薄云峰 摄

到达新济州,要经过交通换行“三部曲”———先坐车,再乘船,然后上岛再换无污染的电瓶车。当记者登上这座江中小岛举目四望时,脑海里迸发出五个关键词——神奇小岛、世外桃源、童话世界、湿地公园、生态胜地。

江水环抱,绿意翻涌,新济洲上,满目葱茏。莲叶之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已经早早迁徙而至,亭亭玉立,鸟鸣交错呼应,啾啾啁啁、嘟嘟哒哒……好不热闹。水杉林郁郁葱葱将绿意“铺”满岛屿,成群的白鹭或翱翔高空或浅水踱步,江豚时不时从水中探出圆滚滚的脑袋……

众所周知,长江进入江苏境内,由于落差减少、水势渐缓、江面开阔、水速变慢。长江在南京的水面,形成三个洲。新济洲是南京的第三大洲,比起八卦洲和江心洲,犹如秘境,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此洲在何处。

回溯历史,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员张皖宁告诉记者,过去的新济洲,是隶属江宁区铜井镇的一个村,每逢大汛,村民们就得防范洪水威胁。

2000年11月,江宁对岛上住户实施“生态移民”,这座岛开启休养生息模式,全面退出生产生活功能。现在,野生动物,220多种鸟类才是岛上的“新居民”。

如今的新济洲,上岛公路从码头修到核心区便戛然而止;生物多样性展示馆为半藏地下的覆土建筑,酷似植被丰富的山丘;除科研和科普教育相关工作,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允许上岛……力争把人为对生态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

张皖宁指着东北方向的湿地介绍:“到了秋冬季节,这儿就热闹了,成群的候鸟会陆续迁徙来越冬,很多是濒危品种。去年12月,2.5万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就聚集在新济洲上。”

鸟儿们缘何纷纷在新济洲安营扎寨?张皖宁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第一年新济洲只来了4只小天鹅,它们觉得这里天敌比较少,食物比较充足,回去在鸟类中‘宣传’,第二年就来了100多只,现在每年已经达到300多只,它们不会说话,但是会用翅膀投票。”

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观测数据显示,去年冬天,大约6万只冬候鸟抵达新济洲;上万只花脸鸭在蓝天飞舞;300多只小天鹅在江边踩着砂石觅食……截至目前,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内各类生物资源共有1704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7种(其中动物50种),Ⅰ级保护6种(包括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胸鹀、中华鲟、长江江豚),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3种、易危物种9种、近危物种7种。

【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展现南京、江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原住民全部搬迁后,新济洲开始了持续十年多的生态修复之路。

一边污染退,累计拆除、整治长江岸线“散乱污”企业52家、8.5万平方米;一边生态进,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万亩,19.08公里滨江岸线蝶变。绿意盎然的新济洲因为出色的生态环境,获国家林业局授牌,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长江中下游第一家独具特色的江河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

如今,从高空俯瞰,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郁郁葱葱,宛如镶嵌在滚滚长江上的一颗“绿宝石”。站在新济洲对岸的江堤眺望,一条绿色生态长廊顺江铺陈。

为了建立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监测长效机制,新济洲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安装了一部“最强大脑”,巨大的屏幕通过全洲74个生态监控点,24小时检测监控着绿洲上的一举一动,大到空气、湿度、水质等指标,小到飞鸟的微小振翅,数据同步传输到湿地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湿地公园实现智慧化管理,为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公园里,一组航拍展板用影像记录着这里的生态变迁:第一张摄于2003年,新济洲“披”着斑驳的“外衣”,褐色的是裸露的地表,块状纹路是人工分割的农田;最后一张摄于2021年,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迹”已经被大自然弥合,绿地绵延。今年的最新测绘数据显示,公园的湿地率已从最初的39.98%上升到69.9%。

“除了湿地修复之外,我们还积极推进湿地碳汇工作,新济洲2022年比2019年湿地碳汇新增3.09万吨,相当于1.5万辆小汽车的碳汇量。如今,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展现南京、江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张皖宁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成为南京市第一家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681.3公顷。湿地公园位于长江干流江苏段最上游,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洲滩湿地组成,包括长江低水位时的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和子汇洲,是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典型代表,为江苏长江第一洲,也是长江中下游第一家独具特色的江河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以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丰富的湿地类型为特色,其中尤以鸟类为甚。新济洲通过21世纪初的“生态移民”,开始了新济洲等洲滩湿地和沿江湿地的系列保护工作,同时对其他四洲全部退出种养殖,开展湿地恢复修复工作,主要包括水系整理、水位管理、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扩大和优化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增加动植物栖息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设,公园湿地面积已从建设前的1063.5公顷增加为1876.1公顷,湿地修复面积超过800公顷,湿地率达69.97%。南京长江新济洲湿地群是近百年来由沙洲和沙滩逐渐生成的陆地,是长江中下游洲滩湿地的典型代表,其独有的长江中下游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极具代表意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链,以及独特的湿地景观,使得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冬季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众多水禽良好的栖息地。如今新济洲已成为南京江宁区青少年重要研学基地,2023年4月,新济洲也正式加入中国湿地公园创先联盟成为观察员单位。

作为长江进入南京的“第一站”,新济洲之变既是从靠江吃江到拥江护江的发展理念之变,也折射出南京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坚定决心。

校对 陶善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