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江清水万重山丨从“滨江不见江”到“江畔满眼绿”,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见证长江重现“生态美”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孙秦旺 王语涵 白利振)三水汇聚、江南枢纽。在长江流经的江苏城市中,常州拥有的岸线最短,仅有25.8公里,但这里曾是江苏沿江城市中化工企业最密集、“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如今,江堤北望,潮平岸阔,3600余亩绿地格外醒目,浓浓绿意弥漫全城。



5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亲身感受到了从“滨江不见江”到“江畔满眼绿”的华美蝶变。



“现在大家所在的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就是沿江拆除的第一家化工生产企业原常隆化工原址,我们保留了这个办公楼,用工业遗址里的一砖一瓦记载沿江生态的点滴变化。”常州国家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员巢飞介绍,5年前,目光所及之处还有不少化工企业、扎堆的捕鱼船,长江大保护推进以来,长江常州段累计安全拆除化工企业45家,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



说来简单,做起来难。化工产业产值高,一些化工企业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如此壮士断腕之下,压力颇大。常州的做法是,对腾退土地进行绿化的同时,实行腾退土地“等量易地整合利用”,明确了腾退标准、补偿政策,也对专家评估、方案设计、土壤修复等作出规定,累计完成11个项目755亩指标调剂置换,全部用于区内重大产业项目保障。

减,换来了“增”的空间。展馆内,展板上的两条曲线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绿化面积、空气优良天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一路上扬;另一个是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增至2021年的20.1万元,几乎翻了一番。

“在沿江生态复绿方面,我们聚焦生态复绿和湿地系统的建设,累计完成生态复绿3600亩,生态岸线占比达到了80.6%,位列全省第一。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在大力度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化工企业拆迁腾退的基础下,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巢飞说。

在展馆内,记者看到一块占据一整面墙的电子显示屏——长江常州段生态智慧监管平台。“这是一个可以实时监测各个地方水质、监督大气排放的一个智能系统。”巢飞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常州市长江沿线水域生态情况均已接入生态智慧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入江河口水质质量,全力守护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江水东流、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白鹭低飞。如今,生态环境整体提升后的滨江沿线,绿意盎然,动物种类繁多,江豚、娃娃鱼等一批珍稀鱼类重现长江。小鸦鹃、戴胜鸟、黑翅鸢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在长江生态廊道安家。在长江常州段,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新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更多内容请关注活动官网: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4/yjqswcs/

(本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