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5.8%,“万亿之城”增至5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不久前,省政府工作报告亮出多个“全国第一”,回望这一年,江苏交出了一份实打实、“含金量”充足的成绩单。
从“稳”读懂“含金量”
稳,首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稳。
从总量看,江苏继2020年、2021年先后迈上10万亿元、11万亿元台阶后,连续3年跨越3个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2%,稳定发挥了全国发展“压舱石”作用。“全省GDP累计增速连续两个季度稳定在5.8%,尤其是四季度在份额占全年比重较大、且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出生产更加稳定、消费更好恢复、出口加快回升的良好态势,充分展现了全省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潜力。”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解读道。
从供给侧来看,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发挥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彰显制造大省完备产业链的韧性和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较2022年回升2.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列统的40个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77.5%,较2022年提升7.5个百分点。
从需求侧看,过去一年全省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热点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47.5亿元,同比增长6.5%。细分数据来看,2023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4907亿元,同比增长20.4%;全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8.9%,其中,旅游饭店客房收入同比增长37.7%,增速最高。“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尤其是暑期和节假日,居民外出、旅游、餐饮、娱乐等热情高涨,带动相关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省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处处长许国分析。
以“进”彰显“含金量”
2023年江苏经济成绩单,不仅保持了经济“量”的稳定性,还适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2%,年内投资累计增速保持基本稳定。“全省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410个,较2022年增加358个,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7%,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3%,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84.9%。”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马俊表示,这一年来全省各地扎实推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在大体量基础上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数据显示,2023全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3%、49.9%,比上年分别提高0.5个、1.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14.5%;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8.7%,单晶硅产量增长31.6%,光伏电池产量增长45.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6.3%,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66.4%,充电桩产量增长1.3倍。
民营企业是经济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稳定就业的重要主体。剖析数据来看,一方面,2023年全省规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利润增长8.8%,出口交货值增长13.9%,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另一方面,2023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年内投资累计增速逐步回升,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提高0.5个、0.7个、1.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说明江苏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好,企业的投资信心也在恢复向好。”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蒋昭乙分析说。
用“新”提升“含金量”
与“含金量”相伴而生的是“含新量”,江苏以产业“含新量”持续提升发展“含金量”。
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兴商品消费需求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2023年,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9.3%,拉动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的第一驱动力,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5.7%,占比较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提升显著。”许国说。
与此同时,新建投产企业对工业增长注入澎湃动能。过去一年全省规上工业中新建投产企业1016家,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0.9%,这些企业大多是前两年各地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成果。从目前在建项目来看,全年全省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完成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尤其是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2%,这一批新项目的加快推进,将为接下来全省工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这一年江苏新兴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省手机、船舶、“新三样”等优势产品出口分别增长69.1%、37.1%、12.3%,合计拉动出口增长3.7个百分点。“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省内船舶制造企业在手在建订单中,有大量高附加值的集装箱船、LNG及双燃料船等订单,这意味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在逐步加快,将为发展注入更多澎湃动能。”蒋昭乙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