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聚链成群,抢占产业新高地——看徐州先进制造业排名逐年递增的背后

本报记者 孙冯燕 王春莹 见习记者 吴莹莹 刘泓雨

作为制造业中研发能力强、创新成果丰富、复杂度高的领域,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各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

日前,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数据显示,徐州全国排名第22位,对比近六年百强榜单,徐州的名次正在稳步上升,由2018年的第27位上升到了22位。

在榜单背后,静态数字代表着目前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而动态折线则记录并预示着一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徐州如何锻造“硬脊梁”?还要向其他兄弟市学习什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干劲和闯劲从何而来?

三年回顾,谁主沉浮

对比近三年排名,在无声的激烈搏位中,徐州的排名每年都在稳步上升——2021年位列24位,2022年位列23位,今年上升至22位。

记者对榜单进行纵向对比后发现,徐州在自2020年后的两年内,分别超越了东莞和珠海。2023年,先进制造业榜单东莞、珠海分别位列第26、30位。

参阅今年前三季度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三个城市排序又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徐州前三季度GDP6593.24亿元,排在全国第27位。东莞以8118.72亿元位列全国第24位,高出徐州3个位次,珠海以3004.9亿元排在第73位,落后于东莞、徐州。

榜单上的“升”与“降” 道出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逻辑。先进制造业的实力如何,并不单看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工业产值的高低,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才是关键,而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企业表现如何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分布情况是衡量城市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这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很多工业大市、制造强市排名差距较大的原因。

如今徐州正大力培育发展高新产业,组织实施高企培育提质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超900家。

瞄准一流,朝高处攀,在经济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下,徐州破除“居中思维”,向榜首看齐。

纵观近三年的榜单排名情况,深圳一直稳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一名。这座城市是全国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金融资本集聚区,也是一大批央企、国企、头部企业总部的汇聚地。

近年来,徐州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深圳招商。据统计,2019年至2022年,徐州市代表团先后21次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精准招商,170个粤港澳大湾区项目落户徐州,总投资额约928亿元,为徐州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今年,徐州代表团分别在6月、11月再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活动。

总体上说,徐州取得连年稳步上升的成绩,在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与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关系密切。优存量、扩增量,制造业正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变。

前瞻谋划,聚链成群

谋定而后动,徐州对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早已前瞻谋划。

作为全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从2018年起,徐州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以及化工行业开展整治工作,坚持“减量”与“转型”并举。

传统产业不能“一退了之”,发力先进制造,还要找准突破点、关键点。2022年,徐州印发《徐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2023年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加快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工程机械“一号产业”,实施群链企协同行动。

迭代升级,从有到优,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成为城市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无论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还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徐州都把“创新”紧紧抓在手中。

今年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四链融合对接会上,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徐州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建设高水平创新链,打造高标准产业链、激活高能级资金链、汇聚高端化人才链,促进“四链”共生耦合,加速构建辐射周边的“徐州科创”,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融合发展是城市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徐州的经济带动力也在逐步增强,先进制造业对其他产业带动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有所提高。

位于埇桥区北部的宿徐现代产业园,由宿州和徐州两市合作共建,被授予“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园区实施基金招商、线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全力承接长三角先发地区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

数据显示,2022年,徐州全市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徐工集团连续三年排名全球行业第三位,推动工程机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徐州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点,“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正是徐州发展工程机械集群的培育思路。

去年,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了“产业高原”和“产业高峰”互促并进的发展格局。清晰描绘出一条与时俱进的成长路径——先把传统产业做精做透,再往产业链上游走,不断向高端迈进。

上扬势头,如何保持

徐州想要保持先进制造业上扬势头,“先进”二字尤为关键。

视线转至省内,今年江苏十三市全部上榜百强名单。近三年徐州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综合水平位于全省第六,排名依次为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徐州。

高手云集的江苏,这些“选手”如何脱颖而出?又有哪些徐州可取之长?

江苏作为工业大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制造强省的必由之路。2022年,无锡市物联网集群、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苏州市、无锡市、南通市高端纺织集群等10个江苏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其中徐州与南通两地“缘分”颇深。记者梳理近六年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发现,2019年、2020年徐州曾两次超越南通,位居江苏省第五,但是从2021年至今,南通反超徐州,排名最高升至第17位。分析其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南通已经走出了一条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升级之路,并且携手周边城市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据了解,自2022年10月起,南通牵头泰州、扬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从深化央地合作、抢占国际市场、加速前沿布局三方面入手,构筑集群优势,重点培育建设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如皋港船舶海工及重型装备园、海门豪华邮轮配套产业园三大船舶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园。

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日趋激烈,处于风口的未来产业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苏州、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围绕未来产业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抢先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构建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

面对先进制造业稳定发展的局面,如何扩大领先优势,甚至更进一步?既要扬长也要补短,徐州在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触角,扩展新领域,加强周边地域合作,精准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

目前,“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扩量提质的快车道。“一颗芯”澎湃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动能、“一块电池”开拓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新赛道、“一粒药”兴起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抢占产业新高地,徐州将以一寸光阴不可轻的奋进姿态,锻造出先进制造业“硬脊梁”。

备注: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自2018年开始,每年开展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和研究工作,并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为各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