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运河沿线刮起戏剧风。10月10日,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10月1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于嘉兴乌镇开幕;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将在杭州开幕……众多好戏上演,戏曲南北交融。
京剧,作为戏曲百花之首,它的诞生离不开大运河的助力。从四大徽班进京到京剧唱响运河两岸,南北交融,一来一回,大运河见证京剧成长、发展、繁荣。
一次空前的戏曲盛会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终于要到来。
乾隆兴致勃勃地写下“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第五次南巡的目的,不只是体察民情,关心“粮袋子”“钱袋子”,乾隆更想亲自看看南方戏曲文化。
当时的江南,早就是娱乐活动丰富,弋阳腔戏、秦腔、徽戏、罗罗腔戏、柳子腔戏、勾腔戏……各种戏曲争奇斗艳。为了让皇帝尽兴,扬州府在运河边文峰塔下的“扬州三湾”专门搭起舞合,各路戏曲班子在此汇集,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
△【清】徐扬 乾隆南巡图
《扬州府志》记录下了当时的盛况:“此次堂会,实乃空前未有之盛举。”这也让乾隆帝彻底“种草”了南方戏种。据说当时最令乾隆帝喜欢的是一出名叫《徐策跑马》的徽班戏,唱腔是一种特别的地方腔调,江苏高淳的高拨子。
乾隆帝心满意足地去往了下一站,而扬州城的热闹还在继续。各地戏班子想着“来都来了”,不如就在这继续唱吧。当时城里是“锣鼓之声,无日不闻;冲僻之巷,无日不有。”极大地促进了戏曲间的交流。
“四大徽班”进京
百姓的热情回应,让戏班班主们决定,这曲要一直唱,还要唱到皇城去。于是他们从扬州出发,沿着运河水路一路向北,每到一个城镇,就登岸搭台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戏班同台演出,互相借鉴,交融汇合。
大约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春天,他们到达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安营扎寨,开启“北漂”生活。当时,他们演出的戏院主要是太平园、四宜园等,在这些戏院,“雅”“花”同现,徽戏中融进了二簧腔、昆曲、吹腔、高拨子等各类声腔,融进了弋阳戏曲中精湛的武打做功,原来单调的戏曲,丰富起来,表演手段多彩。
△昆曲
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80大寿。朝廷大臣为了皇帝开心,想起扬州堂会,组织徽班进京贺寿。来自扬州三庆戏班,从扬州登船出发,经大运河进京,《扬州画舫录》记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三庆班以二黄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本身就是个融合的剧团。台柱子高朗亭身姿娇柔,嗓音清亮,绝佳的容貌和一流的技艺瞬间俘获了皇帝的心,在京城一炮而红,“三庆班”也因此名扬天下。
△大运河之水流经扬州城 顾炜 摄
观众的认可便是最大的鼓舞。随后,四喜、春台、三和等徽班逐渐在京城崭露头角,与三庆班子合成“四大徽班”。那是一个戏曲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原是民间的“花部”进入宫廷,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在徽班之后,汉剧、秦腔也纷纷入京,各地艺人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同时昆曲、戈腔及不少地方民间曲调融入,最终形成京剧。
唱响运河两岸
悠悠的大运河,孕育了京剧,也繁荣了京剧。当时的京剧艺人想要在京剧界站稳脚跟,就要以唱遍运河两岸为追求。
作为运河重镇的天津及附近的河北一带,成为了京剧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过去业内有个说法叫“过天津关”,天津观众的耳朵可要比北京的更挑剔,过不过得了关是检验艺术水平的硬指标。民国时期的京剧名角李少春、童芷苓、赵燕侠等,都是在天津唱红的。
山东临清也是必须要走的一关。当时的临清是全国票友最多的地方,“五方走集,四民杂处,商贾辐辏,仕女嬉游,故户列珠矶,家陈歌舞,饮食宴乐,极耳目之欢”。清末民初,临清就有了票房的雏形,即以民间社火形式出现的“二簧”会。会上,文武戏双开,场面十分火爆。
△经典剧目京剧《杨门女将》
一路向南,淮安是运河、黄河、淮河汇聚之处,这里的人们打小就爱听戏,达官显贵更是戏曲发烧友,京剧艺人要在这里磨炼自我,争当头筹。而这时,南下的京剧艺人将徽班再度融合,进入上海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派京剧”。
杭州拱宸桥边的茶园里,名伶聚集,泰斗谭鑫培、汪桂芬都曾在杭州的茶园演出,而盖叫天、周信芳二位大师,也在此唱红。
南与北的交融,一“上”一“下”间的轮回,在大运河的见证下,京剧完成了它的成长。
名角不断,创新发展
《同光名伶十三绝》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沈蓉圃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1860—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让京剧之光惊艳古今。
京剧史上的名角何止这十三位。京剧鼎盛时期,流派纷呈,人才济济,以旦角划分的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以老生划分的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马派(马连良);以小生划分的的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等。
同期还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孟小冬、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剧照
如今,京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近年来复排的《骆驼祥子》、新创剧目《梅兰芳·蓄须记》、新创京剧《张謇》等,借经典文本和历史人物,用京剧语汇表达演绎,让观众欣赏到京剧之美,也感受到创新巧思。
而近年来小剧场的火热,也催生了很多短小、精巧的剧目诞生,如小剧场京剧《图兰朵·心》。该剧导演王东介绍,相比传统京剧,小剧场京剧布景更为简约,十几个年轻人撑起一部剧,为了增加体验感,他们还会在入场前、观看中、离场时给观众带来一点小惊喜,比如周边礼物等。京剧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展现出夺目的时代光彩。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宋经纬
图片来源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
参考资料:《大运河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