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艘货轮一字排开,停靠在泊位上,高耸的龙门吊繁忙作业,色彩各异的集装箱从这里被运往世界各地……初秋时节,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运河,淮安港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江苏淮安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公、铁、水、空、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枢纽新城”靓丽身姿,重现“运河之都”繁华盛景,淮安人民的“飞天梦”“高铁梦”“高架梦”先后成为现实。
筋骨强健 构筑立体交通网络
2020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铁路淮安至镇江段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江苏脊梁”的高铁线,赋予淮安高铁时代更多现实意义——从此,往南京、上海再也不需从徐州东站中转,淮安真正实现铁路网的南北贯通。
交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淮安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彦波回忆说,淮安始终坚持高站位、大格局研究、谋划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建成金马高速、宿扬高速淮安段,京沪高速扩建工程、市区快速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完成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淮河出海航道整治工程,淮安港三期、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淮安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大场面”在淮安大地次第上演,让淮安形成“公铁水空”统筹发展、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重要客货转换中心。
“立足‘枢纽新城’的崭新定位,重塑‘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辉煌。”胡彦波介绍,在新一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淮安是京津冀至长三角主轴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徐州、连云港作为组合枢纽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未来,淮安将继续聚焦“153”发展战略,构建“七纵十二横”普通干线公路网,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从“公铁水空”多方面发力,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曾经,奔流不息的大运河,造就了淮安辉煌的历史,今天,‘公铁水空’综合发展的淮安,正阔步迈进崭新时代。”胡彦波说。
脉络通达 崛起物流枢纽城市
“以前‘货等车’,如今‘车等货’。”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永一介绍,今年5月,“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定班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淮安港海铁联运进入新阶段。班列由淮安直达上海芦潮中心站对接上海洋山港,将淮安及周边地区外贸货物通过上海港运往全球。班列铁路运输时效快,可为相关生产企业降低25%的物流运输成本。
如今的淮安港,已成为江苏内河规模、自动化程度领先的集装箱码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江苏内河港之首。
“脉络通达”是为了“物畅其流”。李永一介绍,2012年,淮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5.5万标箱,到2022年年底,已突破40万标箱。这是淮安港自2009年开港以来创下的最高纪录,将多年保持的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目前,淮安已开通至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三条海铁联运外贸集装箱发送线路。”他说,未来,淮安港将继续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进一步提升港口规模和枢纽能力,强化中转运输功能,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在淮安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精准落地。待三期扩建提升工程完成后,淮安港将实现年集装箱吞吐量100万标箱,支撑淮安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服务枢纽经济发展。
气血红润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铛铛铛铛……”伴着静静流淌的里运河水,有轨电车奔驰在淮安大地。从游船画舫到电车飞驰,跨越百年,两种不同时空的交通方式,在此刻并行,一个承载历史,一个洋溢青春,共同书写淮安人的幸福生活。
这种古今交汇,开启于2015年12月28日。当天,淮安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通车运营,成为国内首条进入城市核心区运营、里程最长的无触网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从此,节能环保、快捷准点、安全舒适的有轨电车逐渐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我上岗的第一天,始发站人潮涌动。”淮安首批现代有轨电车司机熊正兵说,近8年来,他驾驶有轨电车,穿梭在城市里,感受高楼渐起、车辆提速,“准时准点、速度快,现在坐有轨电车的市民越来越多,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小火车’。”
“它是城市交通主干线、便民利民连心线、中心城市亮丽风景线和低碳节能环保示范线。”淮安市现代公交集团、公交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智敏介绍,时至今日,有轨电车1号线累计客运量近570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超5.5万人次,安全运行超1300万公里,电车运行准点率、运行图兑现率、乘客满意率等多项运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目前,淮安市区拥有公交线路101条、在线运营公交车1482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未来,淮安将积极构建以有轨电车1号线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特色公交为延伸的多层次综合公共交通网络,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出行便、安全保、服务优、感觉美”的幸福公交高品质服务。
从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到立体交通、枢纽新城,如今的淮安,区位条件和战略优势正在失而复得。“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构建立体多元、内外畅联交通网络”“抢抓国家重点支持枢纽城市补链强链机遇”“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级,全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安将立足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为枢纽新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融媒体记者 王舒
通讯员 刘国昌 孙铁成
融媒体编辑 管艳
责任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