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成都大运会开幕
仅剩两周
新华社记者带您来大运会主媒体中心
一探究竟
主媒体中心北邻东安湖
与开幕式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及火炬塔隔湖相望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主媒体中心场馆建筑
以中国传统书院文化为特色
竹片形状的铝板幕墙传递“竹简木牍”的文化符号
合院空间、架空院落、天空阳台等场景设计
展现独特的建筑之美
营造典雅的东方意境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西侧入口。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南侧入口。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媒体工作间配有LED大屏和电视机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的摄影记者工作区。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7月13日,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媒体工作间的电脑。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7月13日,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服务台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主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
配有同声传译间
提供语言同传服务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主媒体中心还设有
休闲区、会客厅、阅读角、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等
配套服务区
↑7月13日,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休闲娱乐区,两名媒体记者在翻阅图书。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7月13日,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7月14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选购纪念品。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展出的“蓉宝”川剧变脸造型玩偶。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会客厅。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 7月13日,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休闲娱乐区,两名媒体记者在体验互动投影乒乓球。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7月14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休闲娱乐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7月14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休闲娱乐区内体验VR游戏。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7月14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休闲娱乐区内体验骑行。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主媒体中心将融合川蜀特色
展示中医、瓷胎竹编等非遗文化
↑这是7月12日拍摄的主媒体中心传统文化传播区。新华社发(魏麟潇摄)
↑这是7月12日拍摄的主媒体中心传统文化传播区内的中医文化展示区。新华社发(魏麟潇摄)
↑ 这是7月12日拍摄的主媒体中心传统文化传播区的四川竹编产品展示。新华社发(魏麟潇摄)
媒体餐厅提供多种餐饮选择
包括别具巴蜀特色的美食
↑7月14日,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内就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7月14日,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工作人员在整理食品台。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7月14日,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室外就餐区就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7月14日,工作人员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内就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内菜品。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媒体餐厅。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的媒体餐厅。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低碳环保
是成都大运会筹办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在主媒体中心
绿色环保的理念得到充分展现“低碳魔方”将出现在主媒体中心等多个场地
人们可以将喝完的矿泉水瓶废弃品投进“低碳魔方”
“低碳魔方”即刻对废弃品进行扫描分析并生成碳积分小票
凭小票可兑换相应的大运会礼品
↑这是6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活动现场拍摄的“低碳魔方”。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据悉
主媒体中心将于7月25日进入24小时运行
在大运会期间持续运行30天
是运行时间最长的非竞赛场馆
未来的一个月里
每一个精彩瞬间
每一句壮志豪言每一张青春笑脸都将从这里出发来到您的眼前!
视频:新华社摄影部AIGC实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