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作为江苏省第一所以“科技”冠名的普通高中,在南京全新启航。
附中校友袁隆平院士曾说:“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兼任附中科高校长的南师附中党委书记葛军博士说:“附中和科高一脉相承。”附中科高传承南师附中120年来的办学理念,不忘初心,致力于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尚美生活者,努力为国家培育好种子,赋予种子成长的力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 校园掠影
共享南师附中优质资源
建校4年来,附中科高纳入南师附中办学联合体统一管理,共享南师附中办学联合体优质资源。
一是共享南师附中校长资源:葛军博士同时也是附中科高的校长;二是共享南师附中文化资源:附中科高的校风、校训、校徽、校歌、校服等与南师附中保持一致;三是共享南师附中管理资源:南师附中选派了正高级教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原副校长徐国民老师担任附中科高的执行校长,副校长刘少青也来自南师附中,附中的名师团队定期到科高培训指导、青蓝结对;四是共享南师附中课程资源:附中的学科奥赛、全科阅读、步行者行动、生涯规划等课程都已经在科高落地生根。
省优秀学生干部、现在南京大学就读的附中科高2022届校友谢立媛同学说:“三年的附中科高生活,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种子,经历了学校悉心的灌溉,扎根萌芽,即将破土而出!让我受益最多的是学校一以贯之的‘生涯规划’活动,学校邀请了好多已有成就的家长甚至院士来传道授业解惑。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站在我们面前,与我们对话,对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我需要有明确的未来与方向。”
2019年的暑假,起源于南师附中的一个神奇的“科学盒子”,带领学生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科学探索之旅,探索精神在这里萌发,如今已经改进成2.0版的“萌新做科研”;“步行者行动”让同学们在行走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生涯规划引导同学们了解学科发展、培养职业兴趣,人生目标逐渐明晰。
全省首家以“科技”冠名的高中
附中科高是江苏省第一所以“科技”冠名的普通高中。科技特色是学校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创办伊始就确立,并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办学特质和文化内涵。
首先,科技特色浸润于办学理念。学校始终将“五育融合”理念与科技高中特色办学紧密结合。学校把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的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其次,科技特色渗透于队伍建设。科高的同学们在中学就可以跟着大学教授做物理实验、搞科学研究。第三,科技特色渗透于课程建构。学校建有全省一流的科创中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刘炳昇科学探究实验室,数学科技创想课程基地,VEX机器人实验室,无人机创客实验室,北斗无线电创意实验室,3D动作捕捉工作坊等。
学校形成了点、线、面式的学生培养机制。近4年来,学生在教育部和江苏省中小学竞赛白名单科技类比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与省级奖项已近300人次、学科奥赛省一以上奖项近50人次。在2022年高考中,有超过50名学生因为科技特长通过多所著名理工类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被录取到科技相关专业。比如,在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2022届的毕景云和杨吉伟两名同学荣获“智能控制”单元(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毕景云同学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香港理工大学降60分录取的资格。
在前不久公布的东大综评通过名单中,附中科高有8人,在去年5人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突破。
多样化课程助学生发现自我潜能
附中科高还有数理化生物信息等学科奥赛课程,高考九门学科的培优辅导课程,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类课程,合唱、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头脑奥林匹克、立体式学科融合等综合类课程。多样化的课程为每个学生发现自我潜能、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
在南京市第九届高中生“五四”辩论赛决赛中,首次组队参赛,附中科高代表队就勇夺冠军!辩论队也被评为2021年度“感动秦淮教育人物”。
叶思旻同学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科高三年的阅读经历,让叶思旻认识到了读书的意义。
学校传承着南师附中的阅读文化,实施“全科阅读计划”。全科阅读体系由语文、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等六大类组成。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组织各学科老师为学生推荐好书,开展有效指导。学生还可以制定属于自己的全科阅读计划。
“人人成名师”的优秀教师团队
“慎聘良师”是南师附中的优良办学传统。“人人成名师”也是附中科高教师的追求。
作为附中办学联合体成员校,附中科高拥有一支“特别有情怀、特别有活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师团队。师资队伍由南师附中选派、全国公开招聘、秦淮区公开选拔的优秀教师组成。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5%;荣获江苏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5人,市学科带头人与市优秀青年教师占比38%;荣获省市级表彰者占比近80%。还有奥赛金牌教练、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生涯规划导师、心理辅导专家等。
学校还成功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仅本学期学校就有30多位老师获得市区级一等奖以上表彰。
附中科高实行“导师制”教育方案,所有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种子”都能得到“园丁”们因人而宜的守望。
2022届毕业生周颖同学,现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她感谢科高的老师,让自己从自卑沉默到如今的自信洒脱。
△ 学生餐厅
一流硬件
打造读书好地方
作为新建学校,附中科高拥有一流硬件。学校坐落在七桥瓮湿地公园北侧,是个安静读书的好地方。
每个年级拥有一栋独立的教学楼,教室里配备了航空护眼灯、全新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一栋科创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学生活动中心、全新的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里有能够容纳900人的学生剧场、一间400人报告厅和两间200人报告厅。
运动区有一片国际田联和足联认证的标准足球场和400米塑胶跑道;一栋室内体育馆里有乒乓馆、篮球馆、羽毛球馆和游泳池。
生活区拥有独立的男女生公寓楼,能容纳1200人住宿,可以说是市区高中住宿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每间宿舍入住4人,独立卫浴,全天候供应热水,配置空调、多功能实木床桌、独立阳台,还有淋浴房、洗衣机、饮水机、吹风机等。餐厅明亮宽敞,可容纳1200人用餐。膳食委员会中的家长代表随时可以进校督察。
△ 学生宿舍
合理作息安排
保证优质高效
每天运动一小时,下晚自习时可以空手离开教室。这样的高效源于学校合理的安排。南师附中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附中科高也已经完全渗透,助力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新形势,附中科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破死练、活思维、会学习、善探究、各卓越”,使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思维力强、身心健康发展。附中科高实施“点线面”式的提优补弱,因材施教。开设培优课,提倡个别辅导,建立朋辈互助小组。
科学合理的作息保证学生们学好、运动好,也能有充足的睡眠。学生们每天运动一小时,中午保证午休近一小时,晚自习三节课可以完成书面作业并进行整理反思和阅读。22:00晚自习结束后,住宿生回去洗漱休息。22:30熄灯,结束一天充实高效的学习生活。
三年下来,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以2022届为例,在高一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数据垫底,但高三的监测数据全省第一。
附中科高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突出,所以在2022年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中,荣获“突出贡献奖”等七项大奖。
学校也赢得了诸多高校的认可,目前,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16所在宁高校都已在附中科高挂牌优质生源基地。
附中科高面向南京全市招生,2023年招生计划630人。
招生电话:
025-58087999 ,58087909
学校地址:
南京市秦淮区石杨路5号
学校官网:
http://www.nsfzqhkg.net
△ 扫码加QQ3群
△ 附中科高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 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