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汲古润今 与时偕行 江苏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新华社记者刘亢、蒋芳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乡愁;运河、长江、黄海,奔涌力量。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将拉开帷幕,海内外游子齐聚,人文与经济荟萃,水脉与血脉交融。

    作为江河湖海齐全的省份,自然伟力造就繁盛千年的鱼米之乡,更孕育出百水百态、一城一诗,化作深隽厚重的人文江河。



长江江苏段景色。季春鹏 摄

    文脉贯千年,往来成古今。新时代的江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鉴古知今,与古为新,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弘业、以文资治,一幅展现文明新形态的“江南盛景图”正栩栩如生、辉映时代。



    以文为脉,江河新生

    东接梅岭,瞻史公之祠塚;西通曲水,览花柳之瘦湖。清代七大藏书阁之一的扬州文汇阁近日复建开放,《四库全书》时隔169年再次入藏。不远处的三湾古运河畔,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游人如织。“烟花三月下扬州又添新打卡地”,一位游客随手分享朋友圈获得一片点赞。



运河边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季春鹏 摄

    “总要来趟南京吧”“总要来趟苏州吧”……“五一”期间,江苏人文美景一再刷屏。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988.18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25.2%;实现旅游总收入310.08亿元,较2019年增长15.3%。网友调侃“几个月就完成了全年KPI”。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到春天,“江南”总会勾起人们心底的乡愁。

    从南京《登金陵凤凰台》,苏州《枫桥夜泊》,到镇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通《狼山观海》……滚滚东逝的长江,贯穿南北的运河,是历代文人墨客不竭的灵感源泉。

    一城一诗的人文积淀,化作诗情画意的美丽景致。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推出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江苏有30处文旅资源点入选其中8条线路;全球网友评选水韵江苏入境游十佳线路,《自渡烟波江南》《悠悠运河风,眷眷江南情》等勾勒出一幅从运河柔波到开阔海岸的大美画卷。

    在B站,大运河、长江文化也有一批年轻受众。外国UP主郭杰瑞用京杭大运河淤泥制作墨西哥面包窑播放量近200万。“2500岁大运河的一滴水,在世界观众心中激起千层浪。”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说。

    水墨时代的乡愁,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流量IP,江南魅力何以历久弥新?

    从壮阔之长江,浩瀚之黄海,延绵之运河、碧波之太湖,到小桥流水、水田阡陌、池塘小溪……2万余条乡级以上河流、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9%,孕育了鱼米之乡。但在一段时间里,这里的人们重索取、轻反哺,母亲河严重透支。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水”格外关注。他曾在江苏视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又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询问太湖水质。

    北接长江,南贯太湖,站在无锡荡口古镇的亲水平台上俯瞰,远处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近处水草摇曳,鱼虾穿梭;入夜,光影艺术展、民谣音乐节接连上演。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鱼塘和蓝藻堆放点交错,底泥黑臭。”无锡湿地生态科普馆馆长陆亚琪见证嬗变。近年来,江苏省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20亿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近3000亿元,太湖水质终于从劣V类到2022年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太湖明珠”重新闪耀。



2021年1月12日拍摄的苏州太湖日落景色。季春鹏 摄

    近日,一场“长江潮音乐节”在南京扬子江生态公园定山城市客厅掀起了热潮,跃动的旋律、热情的观众与穿梭往来的船只,合奏一曲自然生态与现代城市交汇的“春江曲”。

    “这是南京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后迎来首个长江音乐节。”南京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军说。五年多来,从沿江非法码头整治到江豚保护区整治,再到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昔日“十里造船带”蜕变为今日文化新地标。

    江山亦要文人捧。“人格趣味与美学理想熔铸自然江河之中,方能凝聚成共同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代代相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说。某种程度上,对母亲河的过度索取,就是对共同精神家园的破坏。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则是对民族精神脐带的呵护。

    江河新生,文脉赓续。

    铁腕治污、生态扩容、文化赋能三管齐下,高标准编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深入开展运河、长江遗产考古研究和保护工程,着力打造运河百景、长江百景……一条条生态“绿带”、文化“玉带”将沿岸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流光溢彩。

    保有形、续无形、青蓝相继。长长的红毯上师生携手前行,大屏上“文艺之树”枝繁叶茂……4月,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聘任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2019年启动以来,已有100位名师和100位高徒结对,孵化出近70部文学作品、160余部编创展演戏剧,多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

    文脉千秋在,江河万古流。

    “我的故乡兴化在里下河地区,西边是著名的大运河。兴化人向来是用手走路的,两只脚站在船尾,用篙子撑,用双桨划,用大橹摇。”作家毕飞宇提及家乡饱含深情,“河流就是我们的路”。

    如果把文明比作江河,江苏地域的根、本、魂,江苏风情的意、蕴、脉,江苏人文的精、气、神,与水相融,源远流长。

    “强烈的文化归属能够激起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思念与认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表示,江苏正致力于寻找那些绵延千载不曾断裂、屡经冲刷不失底色、固本培元且又与时俱进的文脉精髓,打造高显示度、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特色文化标识,引导人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广、传得更远。



    以文聚力,勇挑大梁

    步入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民族实业家张謇勇毅开创诸多近代中国第一,为南通留下“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因;如东街头常见“海子牛”雕塑,定格下江海儿女的闯劲儿,也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



游人在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季春鹏 摄

    迈向“大国大城”时代,GDP“万亿俱乐部”的座次变化愈发引人关注。2020年,克服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位于苏中板块的南通杀入万亿方阵,此后两年平稳增长。“七个县(市)区如同‘七虎’,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这是江海赋予我们的文化品性、精神气质。”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说。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话语催人奋进——“希望江苏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良好开局!”

    开局之年的江苏大地,“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蔚然成风。

    癸卯年初,南京赴港招商,成为香港今年首个内地经贸团组;周末开城市推介会,无锡在深圳向粤港澳企业广发“英雄帖”;省级层面推出42条政策措施,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企业生火、政府添柴、人人奋斗,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01.7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3元,同比增长4.2%。

    每临逆境,江苏人总是善于调动精神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机遇。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重提“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发端就在江浙等地。



2021年10月27日,市民在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晨练。季春鹏 摄

    走进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内的“四千四万精神之光”展厅,讲解员正讲述:“红豆集团原先是一个旧祠堂搭建的小作坊,当时的老板周耀庭带头摆地摊、搞改革,穿越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仅用一年就创造出扭亏为盈的奇迹。”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立60多年的红豆集团又有新动作。1月27日,红豆集团成立研究院,集结200多名国内外高级人才,提升研发能力,抢占发展先机。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红豆将把对未来的信心转化为实干的动力,加快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

    锤炼实体经济的看家本领,筑牢科技创新的底气,加速补链延链强链……新征程上,江苏拿出眺望“最高峰”的眼界、勇闯“无人区的”锐气、战胜“不可能”的韧劲干事创业,让“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成为共识、化作行动。

    以精神主动,探求发展主动,实现新的超越,是江苏人的文化基因。有学者指出,在中国文明史上,经历了运河、长江到海洋文明迭代,江南始终兴盛不衰。这背后既有地理因素,也不乏精神力量的作用。

    民族危难之际,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先辈们留下深沉的忧患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基因。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享誉全国,谱写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时代篇章,彰显开放包容、惟实惟新的精神气魄,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新征程上,江苏将把文化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让文化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让无形的精神力量成为江苏继续走在前列的坚实支撑。



    以文资治,启智润心

    2020年12月起,“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在苏州市姑苏区启动。古城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得到了全面“体检”,一群配备了全景照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文物建筑DNA建模师”穿梭其间,帮助文物建筑实现“数字孪生”。

    地处经济高速发展的长三角,但苏州的文脉不仅在博物馆里延续,更活在苏式生活中。行走在姑苏区,古城肌理2000余年保持一致,河街相邻、史迹名园的风貌,如梦如画。

    “一起去看戏啊?”南京市民陈琦然在手机上点开“金陵小剧场”平台,发现自家附近的小剧场有演出,立即邀请朋友一同下单。

    “如果说大剧院是文化动脉,小剧场就是毛细血管。”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陈捷说,107个金陵小剧场既有标准小剧场、传统老戏台,也有书店空间、旅游景点,遍布各个角落。

    艺术在于尚美,社会向美而行。在江苏,文脉不是发展的障碍,而是城市更新的尺度。



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文化礼堂,农民乐团的成员在排练。季春鹏 摄

    无锡推进“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百余座名人故居在保护修复基础上,增加展览、研学、演艺等功能;高邮汪曾祺书房、徐州马庄文化礼堂等兼具“颜值”和“气质”,成为网红打卡点……“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建设1000个小而美、触手可及、主客共享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深入肌理、融入细节、直抵人心……文化如水,滋养文艺气质,更涵养文明新风,助力基层善治。

    一张八仙桌,一圈长凳。昆山市周庄镇祁浜村村民坐进昆山乡村振兴讲习所,就“美丽庭院”创建问题献智献策。“吃讲茶”是一种传统协商议事形式,人们就着一杯清茶直言诉求,民情民意融入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海安市洋蛮河街道三角村的小广场上,演员们吹拉弹唱演绎的普法节目,收获阵阵掌声。依托地理特点、地域文化等,海安形成了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强三画”模式。

    2018年以来,江苏一手抓载体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覆盖、文明实践基地(点)拓展延伸的阵地网络;一手抓提质增效,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治理,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成风化人。

    江阴市的“彩虹课堂”通过在村(社区)、企业设立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为双职工、新市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志愿服务。目前,已建成“彩虹课堂”406个,教师志愿者达1.3万人,服务学生21.9万人次。

    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东台市梁垛镇素有孝贤之乡美誉,梁垛镇临塔村将现有724名60岁以上老人、146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登记造册,由银龄志愿者服务队挂钩。“即使老人不会智能手机,也能用一键呼救系统联系到我们。”临塔村智慧康养日间照料中心的张芹说。

    以“德治”强“法治”、促“自治”。文化的力量一旦生根,就能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去年,南京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孩子们乘坐“长江传奇”号邮轮,开启“开学第一课”。第二天,《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正式实施,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生态文明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如今,淮安里运河边,环保小志愿者们呼吁做好垃圾分类;连云港、镇江的市民参观环保教育馆,了解危险废物处置流程……“越来越多的人从不理解、不关注,到因各种珍稀动物而自豪,生发出保护的力量。”盐城条子泥湿地服务中心主任姜文魁说。



麋鹿在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生活。季春鹏 摄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江苏用文化润泽文明,用道德涵养文明,用治理保障文明,全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涌现出王继才、赵亚夫等6个全国“时代楷模”、20个全国“道德模范”等重大先进典型;“朋友圈”晒公益、比善行渐成新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以文化人,铸魂载道

    自动化桥吊林立,舒展长臂准确抓取集装箱;智能化堆场没有一线作业员,装卸行云流水……2022年,长江入海口的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连续13年领跑长江港口。

    距离太仓港400公里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运走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运回乌兹别克斯坦的钾肥与棉纱、哈萨克斯坦的铬铁合金……云台山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此牵手。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大型机械在吊装集装箱。季春鹏 摄

    作为海上、陆上交通“十字路口”,江苏自古占据着通江达海的地利,富足了经济,开阔了视野,也润泽了文化。

    这里耕读传家、诗书传世、俊采星驰。据统计,“二十四史”中有传者2万多人,江苏籍就有6000多位。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作者都是江苏人。

    为了将各领风骚的历代“顶流”梳理清楚,一群当代读书人穷经皓首。“我们整理出一份‘大数据’。”江苏省社科院文脉研究院副院长姜建说,2016年启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编辑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收录8000种文献。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从《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世纪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到《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50后”作家、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常感叹,他的人生胶囊般浓缩了新中国的成长。从《梅兰芳·当年梅郎》《瞿秋白》到《眷江城》,“80后”编剧罗周笔下的昆剧现代戏,则让古典戏曲传统对接现实生活。



演员在表演原创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季春鹏 摄

    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胜梅说,不论文学艺术形式如何创新,江苏的创作者们始终保持对“人”的关切和对现实的关注,可谓开风气之先而不失其“正”。

    翻开南京大学121年的校史,记载着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毅然回国报效的故事。近日,欧美同学会与南京大学共同发布《奋进新征程留学报国倡议》,号召海内外广大留学人员继承优良传统,做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关山万里,爱国之心不改;远渡重洋,报国之志弥坚。“跨越百年的南大人,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说,我们将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世界上有1100多条运河、4000多座运河城市,大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扬州梅岭中学的运河思政课上,老师边授课边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哪些运河文化传承至今”“如何让文化更具生命力”,鼓励孩子们在互学互鉴、博采众长。

    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既讲《论语》《孟子》也讲托尔斯泰的《复活》,还与高校合作开设“未来卓越工程师”等项目。“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学科考试能拿高分,而是要身心全、基础厚、会整合、爱探究、重实践。培养这样的孩子,需要教育工作者汲古今中外所长,提供养分。”校长孙夕礼说。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代又一代江苏人,从对历史文脉的勾陈梳理中唤醒文化自觉,从对壮阔时代的深入体察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走向文化自强。

    面向现代化目标,江苏大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着眼立心铸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出《马克思是对的》《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融媒产品,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视培元立德。打造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擦亮“志愿江苏”“诚信江苏”品牌,推动全社会精神面貌更加昂扬。



曾经的运煤铁路线变身“滨江工业生态走廊”观光线。这是5月1日,“梅钢号”观光车行驶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三山矶生态公园。季春鹏 摄

    强化文以载道。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做强“紫金”文化品牌和“扬子江”文学品牌,构建“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品牌体系,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

    宋代一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流传至今,浓缩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极致想象;新时代,江苏正全力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续写人文葳蕤、经济繁盛的崭新华章……这片土地敢于筑梦,也善于圆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时代潮头。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说,面向现代化目标,江苏将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文立心、以文培元、以文弘业,培育涵养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为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强大动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