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任飞
保障群众就医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是关键。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徐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加强发热诊室建设、整合医联体资源、发挥家医团队网格服务等多项举措,全力守护居民健康。
筑牢基层首诊第一道防线
“医生,我刚测的体温38.5℃,难受得厉害”“两个大人出现了发热,孩子也喊着不舒服,医生您给开点退烧药吧”……早上8点,任伍魁医生做好个人防护刚刚坐下,就陆续迎来就诊的辖区居民。
“你这个情况现在看来比较稳定,对症吃药就行,我先给你开点口服药,注意体温的波动。”接诊后,任伍魁有条不紊,耐心地回答着居民提问。
在云龙区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科室14名医生轮班,保证发热诊室上岗率,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就诊需求。
“大多是来咨询病情的,通过询问病史、正常查体等诊疗措施就能初步给出治疗建议。解热镇痛药目前很充足,可以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有些居民因为本身的基础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我们会安排绿色通道为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我们没有理想的治疗措施,则会及时联系,将患者转至上级定点医院。”任伍魁说。
基层首诊是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据了解,徐州211家基层机构于12月12日前全部建成发热(门诊)诊室,并对外开放接诊。此外,还通过延长基层发热门诊接诊时间、拓展服务点供给等举措,切实满足发热病人就医需求。
家医团队利用线上送温暖
“发热多少度才能吃退烧药?”“布洛芬过期一个月了还能吃吗?”“咳痰太多了该怎么用药?”……这段时间,许秀成除了要忙线下日常诊疗外,线上工作量明显增加。作为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园社区家医团队的队长,她要带领团队做好家庭医生下沉社区的常态化服务工作。
“我们这个社区辖区范围大、人口多,所以配置的家庭医生队伍除了护士、药师、中医师、公卫人员、健康管理师各1名外,还有两名全科医生。我们7个人要对接好社区居委会下面的13个网格群,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日常诊疗等服务。”许秀成介绍。
由于缺少专业医学知识,很多居民遇到头疼脑热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医院,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专业人士为他们答疑解惑,既可以缓解他们的焦虑,也避免一些“无效就诊”。家庭医生团队对接社区居委会网格群模式恰好能实现这种“多赢”。
“我们原本就会在社区网格微信群里为居民解答一些医学问题,最近这段时间,我们联合社区居委会又面向阳性居民成立了就医用药交流群,及时回复大家的咨询。同时,我们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手机号都是公布在社区的,居民有问题也可以电话联系。”许秀成说,这种线上互动可以缩短医患距离,减少居民盲目到医院就诊、检查的几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有异常症状的人员及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医疗咨询互帮互助群”“社区医疗邻里互助群”“社区健康交流群”……记者了解到,徐州组建的145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实现镇—街道—村—社区的网格全覆盖,2000多名家庭医生依托社区网格微信群为居民服务。
“医共体”让乡镇卫生院强起来
冬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乡镇卫生院的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随着新沂市新店镇中心卫生院新综合楼的启用,这一情况大有改善。
“我们现有的输液室最多容纳65人,环境不行,功能设施上不够完善,群众有意见也正常。至于我们新的输液大厅各方面都有大提升,不仅操作空间大、布局合理,各种配套设施也跟得上,功能很完善。”说到这,吴成虎显得很满意。
2020年,吴成虎来到新沂市新店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当时,他对这家卫生院的印象是“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整体实力一般”。然而,在医共体建设的推动下,卫生院不断发展壮大,给他带来不少惊喜。
县域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新沂市分别形成了以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共体,龙头单位医务人员同步下沉基层,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镇”的目标,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问题。
“我院是新沂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单位,在专家团队的帮扶下,我们科室建设发展很快。现在增设了儿科,培养儿科专业医护人员5人;在专家的定向培养和技术帮扶下,原先勉强支撑的口腔科现在运行得非常平稳;最具特色的是中医科,借助新沂市名中医的定期坐诊,我们充分发挥名医效应,既壮大了科室,又将更多患者留在了乡镇。”吴成虎说,他们在名中医的指导下,推出清肺排毒汤、解表清热汤、小儿止咳汤等一批特色中药方剂,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12月28日,新店镇中心卫生院新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在医共体的推动下,我们不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提档升级,软实力也会持续提升。接下来,我们将用好远程会诊中心、影像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吴成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