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里与新来的战友“胜利会师”刚刚5天,完成自己使命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挥手作别战友、作别工作生活半年的天宫空间站,踏上回家之路。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寒风凛冽的东风着陆场,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2月5新华网)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首次开展飞行乘组在轨轮换,见证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历史时刻……细数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工作生活的183天,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那一定是“首次”。
飞天逐梦,揽月摘星。十年间,中国航天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太空交会对接的时间从44小时缩短到7个小时,而航天员驻留的时间则从十三天增加到半年;探月工程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开启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样本,在4亿公里之外的火星,“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行驶近2000米,首次火星探测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600颗,北斗导航服务全球,“高分天眼”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风云卫星提供天气预报精准服务,我国有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服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世界航天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白手起家开创“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到成功开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和重大武器装备建设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填补国内空白的“第一”,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更需把自主创新摆在建设航天强国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支撑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强大动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原创性成果,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想,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启新的征程。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永攀高峰,奋力迈向新目标,必将不断谱写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崭新篇章,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编辑 吴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