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是国家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40周年,也是扬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
昨天上午,扬州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大会,会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及八项专题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这将推进扬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走向新阶段。
记者昨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东关古渡。孔生 摄
总体定位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的扬州样板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阐述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和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的特点、特色、地位和保护传承总体情况。
“总体定位是‘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的扬州样板’。实施范围是全扬州市域,重点聚焦18.25平方公里的扬州古城。力求通过保护优先、保留修缮、改造提升、拆违治乱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思路,着力把历史文化资源‘理出来、保起来、串起来、靓出来、活起来、传下来’,最终探索形成新时代具有全国示范价值和意义的保护更新‘扬州模式’。”专家介绍。
近期任务
实施“六个一”工程
主要是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实施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六个一”工程,即:高起点编制一组规划、高效率探索一条路径、高质量实施一批示范项目、高水平设立一所传承中心、高规格组建一个专职机构、高标准制定一批地方标准,积极构建“全时域、全地域、全要素、数字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让扬州古城焕发新生。
专家介绍,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中,将始终坚持“整体保护、有机更新,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创新方式、活化利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理念。这一工作理念既是对扬州过去名城保护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扬州未来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有机更新应当坚守的原则。
【三大区域】
“依据《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结合扬州古城历史沿革及功能分区现状,在考虑保护更新策略差异性基础上,将保护和有机更新的重点实施区域划分为明清历史城区、古城遗址核心区、古城联动协调区三大区域。”专家说,各个区因地制宜,各有不同的打造重点。
明清历史城区:盐商文化+精致传统生活区
范围为5.09平方公里明清历史城区。该区域重点打造“盐商文化+精致传统生活区”。
“盐商文化”:严格保护利用明清历史城区丰富的盐业、漕运等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以“学术文化、教育文化、书画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盐商文化内涵,通过非遗传承与活化、推进文创产业发展等形式,展示盐商文化底蕴。“精致传统生活区”:依托古城特有的格局和风貌,稳步推进环境风貌整治,提高治理服务能级,加大戏曲、美食、书画、诗词、园林建筑艺术等传统文化供给,打造精美的古城民居,推崇精致的生活品位,彰显精细的生活美学,营造自在惬意、“最扬州”的品质生活。
古城遗址核心区:唐宋文化+世界人文风景区
范围主要是国家批复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包含的唐子城、宋夹城、瘦西湖景区、蜀冈景区、绿杨村等区域。该区域重点打造“唐宋文化+世界人文风景区”。
“唐宋文化”:将发掘隋、唐、宋等历代重要遗迹,保护、展示历史城市格局和遗存,讲好历代文人与扬州的故事,展示扬州历史悠久、延绵不断的文明史。“世界人文风景区”:将按照“代表中国园林最高水平、提供国际标准服务、得到国内外游客普遍赞誉”的标准,把蜀冈-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古城联动协调区:区域联动+文旅功能拓展区
范围主要是18.25平方公里古城内除明清历史城区和古城遗址核心区外的其他区域。该区域重点打造“区域联动+文旅功能拓展区”。
“区域联动”:将提升住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增加旅游配套和商业服务设施,补齐明清历史城区、古城遗址核心区配套功能不足。“文旅功能拓展区”:将加强沿城河空间的环境整治和用地优化,导入文化元素,加快北护城河沿线功能升级转换,推动486非遗集聚区改造提升,为文旅功能的拓展创造有利条件。
【八大专题行动方案】
“除《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外,还按照保护更新体系和重点,分系统分领域确定了8个专题行动方案。涵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体系构建、历史遗存分类分级保护、宜居品质提升、城河水系修复、交通优化提升、文旅融合和产业振兴、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体制机制保障等众多方面。”专家介绍说,8个专题行动方案均由基本情况、思路策略、工作重点、保障措施4个部分组成,每个专题行动方案还附加了任务分解表。
1
专题行动方案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体系构建行动方案
围绕构建“法定规划+规划研究+方案设计”的多层次规划体系,从编制实施法定规划、积极开展规划研究和做优做精方案设计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规划体系。
2
专题行动方案
历史遗存分类分级保护行动方案
这个方案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有保护价值建筑保护利用、扬州城遗址保护展示等三个子方案构成。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按照“整体性保护、活态化更新、内涵式复兴”的理念,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有序推动东关街、仁丰里、南河下、湾子街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进一步保护街坊肌理、提升宜居品质、促进街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持续保护与全面复兴。
有保护价值建筑保护利用:坚持“应保尽保、活化利用、数字保护”的原则,全面梳理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有保护价值建筑资源,持续推进认定建档工作,并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强活化利用,推动示范项目建设,激发有保护价值建筑的新活力。
扬州城遗址保护展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通过加大扬州城遗址保护力度,加快扬州城遗址考古挖掘进度,推进遗址合理适度展示利用,充分发挥遗址在传承扬州历史文脉中的重要作用,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3
专题行动方案
宜居品质提升行动方案
聚焦“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陈旧、公共服务不全、活化空间不足、人口承载压力大”等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园林绿化提升、强化本质安全等重点举措,全面提升古城宜居水平,着力协调好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
4
专题行动方案
城河水系修复行动方案
采用“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因地制宜”的策略,系统梳理和保护扬州古城格局演变与水系演变的相生脉络,着力通过修复城河生态功能、传承弘扬秀水文化、增强城河服务功能、强化城河水系管护,全面打造蓝绿入城、城河相依、人水和谐的河湖之景,重现“古今交融、城水相依”的美好画卷。
5
专题行动方案
交通优化提升行动方案
以“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为引领,通过实施古城道路疏解、古城公交优先、古城停车优化、慢行系统提升、交通管理增效等5大工程,打造与古城定位相匹配的交通体系,切实缓解旅游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矛盾,提升古城交通品质。
6
专题行动方案
文旅融合和产业振兴行动方案
遵循“以人为本、传承发展、融合创新”的原则,围绕服务游客和古城居民,通过实施提升“扬州游”、做响“扬州宴”、做精“扬州工”、做优“扬州居”四大工程,着力提升扬州文化旅游产业首位度,促进古城和产业深度有机融合,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7
专题行动方案
传统文化与技艺传承行动方案
由三个子方案构成。
非遗传承展示:围绕“制定传承保护措施和规划、加大非遗传播与数字化展示、强化非遗活化与利用”的策略,通过实施“完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机制、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力度、拓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渠道、创新非遗线上线下展示模式”等重点工作举措,打造非遗传承展示体系,延续传统文脉、打响文化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老字号振兴:通过实施“强化老字号品牌挖掘培育、推进老字号原址风貌保护、加快老字号文化技艺保护、改造提升老字号街区”等重点工作,着力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浓、服务质量优、品牌信誉好、市场竞争强的老字号,充分发挥老字号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重现扬州“老字号、老街道、老味道”。
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展示:按照“传承展示+名师带徒+研学示范”的思路,采取“明确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的具体路径、完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的配套措施、丰富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的形式载体”等方式,建设集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园林园艺展示和技艺传承、名师带徒为一体的传统建筑(园林)营造技艺传承中心,推动扬州传统建筑(园林)行业的发展,多维展示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8
专题行动方案
体制机制保障行动方案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支持、居民参与、专家支撑”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组织领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资金筹措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考核问效机制,切实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记者 张孔生
- 热点
- 2022-07-20 18:17:18
- 热点
- 2022-07-20 18:16:48
- 热点
- 2022-07-20 18:16:28
- 热点
- 2022-07-20 18: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