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融炼团队,融合学科,融创未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探索融合教育新途径



  2022年4月21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STEM视域下高中数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实践探索》开题论证会,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举行。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邢玮校长作为课题主持人之一出席。提到本次课题的研究意义,邢校长介绍说:“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不少学科都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科融合。我校融合教育的探索早在2020年便已起步。两年来,学校通过成立跨学科综合教研组,融炼教师团队;通过多层级多角度多种形式的尝试,不断推进学科融合,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将以本次课题研究为契机,继续思考和探索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课程建设。”



  △星光校园

  融炼团队

  科创综合教研组:

  以项目促学科知识融合

  以竞赛促创新能力发展

  2021年,学校FTC机器人队伍参加了FTC科技挑战赛的区域赛和总决赛。作为参赛的唯一一所初中校和高中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区域赛的43支队伍中排名二十,在决赛的45支队伍中排名十五,获一等奖。在2021年南京市多项机器人竞赛中,多名学生获个人一、二等奖。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江苏省赛中,学校无人机项目获一等奖……



  △学校FTC机器人队伍参赛现场

  亮眼的成绩源于学校科创综合教研组的建设与实践。2020年起,学校选调物理、生物、美术、地理、信息、音乐等学科骨干教师组建科创综合教研组,以项目促学科融合,以竞赛促创新能力发展。如:在激光造物实践项目——宫灯制作中,信息组带领学生使用LaserMaker软件进行灯笼外形的设计和加工;美术组负责灯笼裱纸的绘画设计;劳技组负责手工中国结和流苏的编制和制作。在3D打印校园微缩模型项目中,信息组带领学生对校园环境和布局进行航拍,根据航拍整体效果图,进行3D建模设计并进行激光切割,再由学生自主拼搭而成;美术组带领学生完成主体建筑的美化上色、模型环境的布置。

  心育综合教研组:

  提升教师心育水平 

  促进师生健全发展

  心育综合教研组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领衔,成员为持有心理教师资格证的不同学科的教师,旨在通过定期研修、阅读分享、心理团辅、专题讲座、活动体验提升教师的心育水平,促进师生健全发展。

  心育综合教研组首先致力于自身水平的提升。2021年11月,心理教师陈小柳为组内成员进行了题为《如何识别、转介、支持心理问题风险学生》的讲座;2021年12月,组内成员开展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的阅读和分享,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心育综合教研组在提升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月、5月,心育综合教研组分别针对全校班主任以及青年教师两个群体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在轻松愉悦的团队活动中,老师们的身心得以舒展,情感得以联结。除日常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心育综合教研组总能在关键时刻为学生送来心灵的安抚。如在线上教学期间,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分享,主题涉及《居家学习的情绪调适》《提高注意力》《学会有效表达》《目标,让生活更精彩》《我与手机有个约定》《疫路同行,用心陪伴——居家学习心理调适建议》等,用科学知识为学生戴好“心理口罩”。

  融合学科

  融劳动教育于学科教学

  学校基于劳动基地和学科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生物学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既提升学科素养,也提升劳动品质。



  △探索微生物的秘密

  在生物园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播下种子,精心培育,定期观察,积累数据,学习扦插,尝试嫁接,用亲身实践来检验和巩固课本知识。在实验室里,生物老师指导学生科技育苗,结合生物课本中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相关知识,开展“无土栽培”技术的培训,温室搭建方式的学习。学校即将建成的数字化实验室,将会进一步促进学校数字化生物实验课程的建设,助力学生从简单的观察到逐渐学会思考,学会建模,学会用技术探索生物的奥秘。

  融学科研修于社会实践

  为更好地彰显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学校开始了融学科研修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尝试。如在2020年春季社会实践活动中,各年级组组织地理、生物、历史、语文等学科教师共同编写了《研学手册》。同学们带着手册出发,带着问题出发,将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变成了多学科的综合研修。在研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气担当和家乡情怀。



  △研学实践活动现场

  融丰富资源于学校教育

  丰富的家长资源及地域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宝藏。2021年学校成立了“红星向党”家长互助团和“科技之光”家长互助团,助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和科创特色项目建设。



  △研学实践活动

  “红星向党”家长助学团向学校捐赠党史学习书籍、组织亲子共读党史书籍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等。“科技之光”家长助学团的家长们进校开展科普讲座、带领学生参观科技企业、观摩科技展,并选拔学生组建科技兴趣互助小组,参加第六届南京市中小学创新大赛,参赛作品分别获南京市一等奖和二等奖。

  同时,学校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学校科普实践基地、栖霞区检察院为学校法治教育基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学校职业教育体验基地、南师大自动化学院为学校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学校还与南京市营房中学结对共建,共享国防教育基地。

  融信息技术于智教慧学

  学校是南京市第二批、栖霞区唯一的点阵笔实验学校,由南京市教育装备办为初一年级学生配备智能点阵笔设备作为书写工具。系统可自动采集学习轨迹,并依托AI识别等技术、借助大数据采集分析服务,捕捉学生个性化信息,为学生记录错题和薄弱环节,形成评价报告,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主查漏补缺。

  学校引入基于讯飞的教育云平台,满足分层教学需求。平台中的在线选课系统用于学生选修课和社团的选择,阅卷系统用于平时校内各项测验的网上阅卷,系统不仅能自动生成各项数据,便于质量分析,还能记录学生个人学习过程,形成个性化成绩报告。

  智慧教室的建设也是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学的途径之一。目前学校已建成两间智慧教室。2020年,在初三年级数学和物理的“熠星”课程中试点了依托智慧教室的信息化教学,取得较好效果。2021年,在征得全班家长同意后,选择了七(15)班进行智慧教室的试点使用。

  伴随着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不断融合,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迅速提升。郭喆老师代表栖霞区参加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荣获第一名,并被推荐参加省赛,荣获省特等奖。

  融双减落实于作业管理

  学校将作业管理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在课程视域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作业设计,驱动作业精选,实现减负增效。

  作业设计体现学科融合,如绿色科学盒子项目式作业,将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探究;如“我身边的文化遗产”“行走幕燕”“诗韵金陵”综合实践类作业,将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融合,在情境中感受南京文化之美。体现分层推进,三个年级推行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作业分层布置。体现综合实践,如生物学科试点“星绣”植物培养手册制作、语文学科试点“鲁迅笔下的看客”小论文写作。体现多媒介融合,如“星光夜读”,是以经典诵读和讲解为主要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业平台;如“星声Radio”,是以书信写作、朗读为内容,展现青少年健康生活态度、良好精神品质,同时实现家校共育的作业平台。体现智慧管理,将大数据技术融入作业管理中,通过包含智学网、点阵笔在内的智能平台,帮助学生定位错因,智能推荐补偿练习,实现精准个辅。

  通讯员 蒋小梅 现代快报+记者 袁永红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