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发布2021年南京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保持了“稳定恢复、质效提升、韧性增强”的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55.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6.0%。从年度增长走势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6.0%、12.7%、8.3%和7.5%,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6%、7.3%、5.8%和6.0%,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94亿元,同比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902.65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8.73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2.0:35.2:62.8调整为1.8:36.1:62.1。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成效显著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4.01亿元,同比增长2.9%,比2019年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实现“双增”,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4.88万亩,较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2%;粮食总产量98.48万吨,较上年增加0.7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地产存栏32.51万头,同比增长51.9%,超额完成生猪稳产保供的地产存栏任务。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43.96亿元,同比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8.2%,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同期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5%、21.0%、12.7%、19.6%、15.9%。先进制造业较快发展,全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新兴工业品产能加速释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22.5%、119.1%、45.4%、12.7%。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7%,两年平均增长2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个、8.9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重点服务业保持稳增态势
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148.73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5.8%。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0%、6.2%、7.0%、9.0%,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9%、6.1%、4.8%、5.2%。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开发及金融业)实现营业收入6444.19亿元,同比增长22.8%,两年平均增长12.6%。列统的10个门类行业中,有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0%、24.8%、13%、15.8%。
四、市场消费加快复苏,网络零售发展迅速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9.41亿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5.2%,两年平均增速与2019年同期增速持平。其中限上社零总额4662.27亿元,同比增长14.8%。按消费类型分,限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12.0%;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6.4%。从限上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消费需求增势较好,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2.2%、16.7%、48.6%;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智能手机、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家具类、汽车类分别增长23.2%、39.3%、39.6%、18.6%和11%。网络零售发展迅速,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24.9%;网络零售额占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2.4%,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675.24亿元,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6.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同期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11.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7.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7.0%。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2.6%,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分别增长58.6%和99.4%。民生领域加快投资,卫生、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增长31.5%、220.5%。
六、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利用外资规模扩大
202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366.83亿元,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14.8%。其中,出口总额3989.89亿元,同比增长17.4%;进口总额2376.94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10.6%。
七、财政收支同步增长,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9.5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税收收入147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2%。民生支出占比继续提升,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7.7亿元,同比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4.7%,其中民生支出1435.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8.9%,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708.7亿元,同比增长11.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3305.4亿元,同比增长13.4%。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5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40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93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01元,同比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5,比上年缩小0.03。
九、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
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1.4%,衣着上涨1.0%,居住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上涨4.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5%,医疗保健上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1%,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9%。12月份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12月份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5.6%,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
总体上看,2021年全市经济呈现持续恢复、稳中提质的态势,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突出,全市经济全面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
一图读懂
2021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展望2022年,全市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市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尤其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供给需求领域主要指标呈现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较好、经济的韧性较强、增长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突出,全市经济全面持续恢复的基础仍需巩固。新的一年,全市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公共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统计范围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南京海关;财政税收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于人民银行;价格、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6.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7.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 热点
- 2022-01-31 10:39:06
- 热点
- 2022-01-31 10:38:37
- 热点
- 2022-01-31 10:37:48
- 热点
- 2022-01-31 10: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