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苏州制造”迈向全球高端基地

坚守实体经济,牢牢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近期,苏州高新区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车间赶制数控机床。该公司是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控机床制造商,多款产品远销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记者 华雪根 摄


近期,苏州高新区纽威数控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车间赶制数控机床。该公司是中国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控机床制造商,多款产品远销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记者 华雪根 摄

今年,注定是“苏州制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

在“新年第一会”上,苏州发布了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目标是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记者从苏州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6000多家工业企业推进实施了8000多个“智改数转”项目,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平台23个,已建成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标识解析量31.6亿次,工业互联网规上应用企业近5000家。

瞄准全球制造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苏州正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免费诊断解决“不敢转、不会转”,智能化改造“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传统车间脱胎换骨,数字工厂神清气爽,一场轰轰烈烈的“智改数转”,让苏州制造业各个链条都亢奋了起来。

“自从引进了通快的智能化管理软件,原来需要员工花2天时间采购的零件,现在1分钟就完成了下单。”康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立忠说。

在太仓市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康辉医疗与农业银行签约,获批3500万元“娄城智造贷”授信额度,用于打造医疗器械行业内第一条全通快设备生产线,终于可以实现主营产品年产量翻番的“梦想”。

曾经,苏州众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们面对订单要求与传统制造业成本增加、工人难招、粗放式管理等问题的矛盾,迟迟没有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上企业发展的战略议程。

不敢转、不会转,这是苏州传统工业企业的通病。

苏州市工信局针对企业“缺方案”的难题,深入分析、精准匹配企业的需求,聚焦企业智能装备应用、设备互联互通、生产实时调度、智能物流仓储等重点领域,市级层面已经连续4年累计为1070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并出台了专项贷款贴息奖励政策,推出“智能制造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有实力的示范标杆企业走出厂门,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智能化改造经验,放大“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引领行业转型。

如今,苏州累计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11家、智能车间503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评选了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0家。这些标杆企业输出技术服务,帮助了167家企业改造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产教融合破解“谁来做”痛点,“智改数转”安上强劲人才引擎

企业“智改数转”成效凸显,同时,又浮现了新的痛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职业人才的紧缺问题该如何解决”。

近日,苏州市企业服务中心联合苏州市软件行业协会,组织一批我市优质企业,参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届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会,从企业最新用工的角度出发,实现招聘和求职的有效对接,吸引优秀软件人才来苏发展,为我市企业装上强劲的人才引擎,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时代变了!”苏州市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计颖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里非常紧缺与智能智造和数字产业相匹配的新型人才,企业家也急需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和管理水平。”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苏州把握方向、精准发力,已经初步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接下来,“谁来做”是一个关键环节。

事实上,作为制造业大市,苏州早就开始了产教融合的探索。

2020年8月,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全新亮相,建筑面积5859平方米,资金总投入约1.7亿元,汇集苏州十大板块的68家优秀企业的经典案例,涵盖了120多个智能化流水线、无人车间,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智能制造职业体验架构;整合了22所职业院校在智能制造产教融合方面的经验做法,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演示、案例参考等支撑及高端培训、供需对接、产融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截至11月20日,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共计接待参观团队近800批、近19000人次。纷至沓来的既有企业界人士,更有大量政府部门、产业研究机构和院校人员。他们一方面寻找“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一方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答案。

据了解,苏州智能制造职业体验中心正在筹建中。对于企业的现实需求,苏州市工信局已联手多部门,依托苏州市企业服务中心、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验中心等载体,积极整合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产融对接服务机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提供真实职业情景和体验岗位,打造苏州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促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能力评定填补空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苏州标准”

通过政企联手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苏州市工信局为企业搭平台、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让产业链形成了链对链的磨合期,打牢了数字化转型根基。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工信局历经大量调研、论证工作,于今年9月制定完成了国内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

10月16日上午,第二届两化融合暨数字化转型大会期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办数字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重点发布了《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2021年版)》。

工信部的一位与会专家为“苏州标准”点赞。他向记者介绍,中小企业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苏州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行业龙头企业和数字化发展平台的带动作用,而且关注中小企业的实际痛点和难点,填补了国内由政府部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定的空白。

以往,中小企业需要借助行业龙头企业或第三方平台,如今可以登录“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注册企业相关信息,完成《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定问卷》。苏州市工信部门收集企业评定信息后,将帮助中小企业采取相应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2021年版)》充分考虑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围绕战略、管理、产品、人员、运营五个维度进行数字化能力评定。企业数字化能力评定分为1A至5A五个等级。企业获评5A级数字化能力,说明该企业基于行业生态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推动与生态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业务、能力等要素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合作。

在苏州,类似的故事层出不穷。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91个工业小类,从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到高尖端的抗癌药都能生产,形成了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部件、软件和集成电路等5条千亿级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在重塑再生。企业按照数字化转型标准框架梳理自身转型需求,必将跨越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之间的“鸿沟”。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加快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必由之路。(苏报记者 张 帅)


相关推荐
我拍这五年丨幸福沿着高铁延伸
  • 热点
  • 2021-11-23 20:18:10
《8000万的回答》
  • 热点
  • 2021-11-23 20:16:23
8000万的回答
  • 热点
  • 2021-11-23 20:14:51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