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江苏援疆,从“缺水给水”到“授人以渔”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邱骅悦)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西边,也位于我们祖国的西部边陲。克州又被称为“万山之州”,这里山多、盐碱地多,降雨少,水资源不充裕。而在克州的乌恰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饮水一度存在困难。乌恰县缺水,肯定要带水去支援它,不过对于江苏援疆干部们来说,援疆工作可不仅仅是“缺水给水”这么简单。



△克州风貌




△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的净水系统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的食堂里,伴着净水机器的轰鸣声,一股清水从水管中涌出,落入等候在下方的杯中。这是一套由江苏常州援疆工作组帮助设置的净水系统,有它在,黑孜苇乡中学的学生们就有甘甜的水喝。

喝水、喝干净的水,这样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却困扰了乌恰县1.4万名师生很久很久。

“县边上就有条河,但泥沙多,以前一下雨还会成‘黑河’。”乌恰县教育局项目办负责人吴永刚回忆说,以往当地学校的孩子们要喝水,只能靠热水器高温消毒,泥沙都没法过滤,喝水成了件麻烦事。


△乌恰县人民医院


不仅泥沙多,这里的水质还偏碱性,导致当地人结石病的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健康。更雪上加霜的是,乌恰县本身医疗资源就极为紧张,虽然县内有一家医院,但面对全县2.2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面积已有些力不从心。此外,院内有医师资格证的医护人员不超过10人,其中的原因很直白,有能力的医生,往往都选择去了大城市。

这一切都被江苏援疆干部们看在眼里。如今, 乌恰县6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中都已被净水系统覆盖,各学校的净水系统每小时可净水2~3吨,全县1.4万名师生都喝上了干净的水。常州援助新疆乌恰县医疗队也已来了十个批次,除了帮助当地人寻医问药外,还帮助建立了“常州-乌恰区域影像中心”,江苏、新疆两地的医生可以通过影像传输等技术,让病人不离开新疆,就可以得到两地专家的诊疗,全县的医疗接诊水平大大提升。

喝水带来的问题解决了,但这还不够,还要让当地有能力“找水喝”。




△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的教室


缺乏人才怎么办? 首先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成长起来、成为人才,为家乡发光发热。在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里,除了净水器,江苏常州援疆工作组还带来了一间间崭新的教室,其中还有一间配置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录播教室,学生们可以在教室中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开启“云课堂”,与远在江苏的老师交流、学习。


△“苏老师工作站”标牌


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的门口有这样一块标牌:“苏老师工作站”,在当地,江苏来的援疆老师都被亲切的称为苏老师。因为江苏来的老师不仅给学生们上课,还负责帮带本地教师队伍。在克州,“苏老师”们通过讲座、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每年要培训克州当地教师6000多人次。

留不住人才怎么办?常州第十批援助新疆乌恰县医疗队队长周栋介绍,培养本地人才、干部是援疆医疗队考虑的重点,除此之外,他们还努力创新,为外来人才给予“优先提拔”, “低职高聘”等优惠政策,力求让人才在当地医院扎下根。

在乌恰县,援疆工作可不仅仅是“缺水给水”,更注重 “授人以渔”。乌恰县的改变,诠释了对口援疆工作从“输血”到“造血”转变。而这只是江苏援疆工作冰山一角,扎根边疆的江苏援疆干部们散布在克州各地,用自己的汗水浸润这片大地,只是为了让苏克两地携手进步,共同繁荣。

记者手记

第一次到克州,这里的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较于南方的山,克州的山很“随便”。
在这里,随随便便就能看到连成一片的山。山的外形也很随便,大部分就跟建筑工地上,基坑旁刚挖出来的土方似的,高高的一堆,光秃秃的一片。因为土地盐碱化、缺水,这里的山上草都没几根,更遑论树。
就是这样“随随便便”的山,占据了克州90%的土地,城镇都深藏在这样群山中。山高、路远,缺水,缺人才。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克州,在乌恰,丝毫没有落后和破败的景象,恰恰相反,这里街道干净整洁,学校有现代化的课堂、医院有一流的设备......在乌恰县采访途中,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已经回到了江苏,正走在江苏某个县城的街头。古说塞外江南好美景,如今,多亏了援疆干部们的贡献,塞外与江南别无二致,人民更有了好生活。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