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冰心奖作家邹凡凡的长篇小说《兰园》近日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深情回眸少年岁月,咏叹世纪之交金陵古城的毓秀和苍茫,展现时代骄子“开眼看世界”的谨敏与赤诚。
△邹凡凡
邹凡凡,巴黎索邦大学博士,学者,少儿美学与通识教育专家,巴黎博物馆联盟艺术工作坊指导老师,代表作有“写给孩子的名人传”系列、“奇域笔记”系列、“秘密之旅”系列。作品曾获冰心童书奖、桂冠童书、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奖,入选“爱阅童书100”“百班千人”阅读项目、亲近母语分级阅读推荐书目等榜单。
《兰园》这本书,是她作为一个与故乡别离良久的南京作者,受家乡的启发而写成的。书中,14岁的兰园外国语学校学生苏潜开始了她非同寻常的初三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外教托马斯、勇往直前的好友何小满、桀骜不驯的校园摇滚乐队“邻星”、与妈妈蜗居门房的外来女孩青青……不同的生命个体、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追梦之路,为苏潜打开了一扇扇看世界的窗户。在“卢府巷探秘行动”中,苏潜和朋友们打捞起南京老城区中一段被掩埋的历史,为古民居的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书中的人与事大多为南京所独有:每年清明都要唠叨从安全区避难回来就再没找到过父母的老人,下关码头轮船汽笛一响便四十年没能见面的手足,在曾经被欧洲画家画在画上、被欧洲作家写在童话里、最终毁于炮火的古塔遗址地挖出龙纹图案瓦当的小孩……更多的是点点滴滴的日常,比如在全世界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上嬉戏奔跑,法国梧桐的毛絮,鸡鸣寺的樱花,下班斩半只盐水鸭提回家,独具韵味的南京话……
书里的“兰园外国语学校”是有原型的。作者表示,“《兰园》的故事一部分写的是家,另一部分是学校。这本书同样写给我深爱的母校——南京外国语学校。它确实距离兰园不远,用n、l不分的南京话读起来也确实就是兰外。毕业这么久,想起在南外度过的六年,我仍然觉得温暖、备受鼓励。”
邹凡凡将故事的发生时间设置为1994年。“1994年的世界杯让我当了好些年的球迷。还有互联网,1994年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正是在那几年里,南京在加深城市规划、加快城区改造的同时,进一步打开了城市格局,对外交流显著增多,更多的外资与外国友人来到了南京……”
城市的记忆虽然如同秦淮河水一般绵延不绝,但《兰园》的记忆不是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的记忆,也不是曹雪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记忆,它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独一无二的记忆——那个时代的少年,以及那个时代与过去、与现在的关联。
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校园小说的青春洋溢、热血激昂,更把少年的成长放置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是一部气象开阔的现实主义佳作。书中对古城南京风土人情的着力刻画、对世纪之交城市变革的敏锐捕捉、对中国少年心怀天下的热情讴歌,都让这部作品闪现着人文主义的熠熠光辉。
【名家点评】
《兰园》非常活泼和明亮,有幽默感,富于生活趣味和青春气息。作品中有关于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知识,有助于小读者形成对城市文化的认知。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相信孩子们会在阅读中有所获得,有所感悟。
—— 黄蓓佳
《兰园》写出了少年的生活和心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少年前卫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在代际描写中把代沟写得非常生动。
—— 丁帆
《兰园》的题材和时代性非常好,既写了校园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写了南京的文化底蕴、家族的变化。这部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气息的,底色阳光向上。
—— 徐德霞
《兰园》讲述了有关南京百年的代代芳华、各领风骚,也让那些闯进南京城的“外地人”,如英国利物浦大学的毕业生托马斯、日本学校的交流生,以及来自安徽农村的青青等以不同的方式领略了这座城市的深沉和包容。邹凡凡在对校园、街巷、藏书楼、碑亭、故人的捡拾中,拼贴出世纪之交、即将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南京图景。“兰园”没有兰花,唯有以内在修养与公共担当所浇灌的玉树芝兰,不拘于南京的旧式庭阶,反倒绽放在天涯四海,时时辉映着南京气度与少年神采。
—— 姚苏平
(出版社供图 编辑 周冬梅)
- 南京
- 2022-08-04 20:17:03
- 南京
- 2022-08-04 20:15:36
- 南京
- 2022-08-04 20:14:45
- 南京
- 2022-08-04 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