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5 月 18 日恰逢国际博物馆日,《宁在——南京 · 和平城市记忆设计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展期持续到明年 3 月份。本次展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城市日常风景中蕴含的和平记忆,让观众沉浸式感知和思考和平的美好与可贵。
调动感官,触摸南京的和平记忆
南京作为中国首座 " 国际和平城市 ",其和平记忆 " 活 " 在山水城林、街头巷尾、建筑树木中,无处不在,触手可及。
本次设计展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承办。展览共分为 8 个模块:沉思之境、和平之城、非墙之墙、生命之环、无名之物、聆听之路、记忆之景以及尾厅。
走进展厅,互动的光纤灯装置就营造了一个沉浸式感知空间,利用超声波,观众的靠近与触碰可以让闪烁的灯光保持明亮,象征着和平需要大家一起守护。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和纪念地是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 " 见证者 "。每年 12 月 13 日,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古城上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同时,北极阁、正觉寺、上新河、中山码头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和纪念地,也同时举行悼念活动。在展区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性景观设计把观众带到了现场,不少观众在参观时低头沉思。
抗战碉堡是南京保卫战的 " 亲历者 ",它们散落在南京城的隐蔽角落。展区中利用装置、声音、模型等呈现出碉堡的内部构造,观众可以走近,以身体作为媒介,追溯这段历史。
在展厅中还有 3 名舞者,他们将身体语言融入到展览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肢体表达,让观众沉浸其中。95 后舞者谢季圜表示,他们通过半即兴发挥,用缓慢的动作、沉浸的状态,配合现场枪炮轰鸣声、花语音乐声等自然组合,表达那种像藤蔓一般向上生长的力量,那种向往和平的力量。
细嗅紫金草、轻抚留有弹孔的明城墙、鸟瞰当年的安全区边界、听闻儿童嬉戏在曾经的难民收容所上开辟的街心花园的声音 …… 走进展览,沉浸其中感受和平的记忆。
馆长:不要忘记这座城市的过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次展览旨在让观众重新去感知和理解 " 南京 " 这一有温度的城市。展览的主标题为 " 宁在 ",这个宁既是安宁的宁,也是指南京。在则是指存在,感受到原本习以为常的东西。
在开幕式上,此次设计展的策展人之一,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特色,其中一个关键词是感知。" 本次展览用创新的设计,让观众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受日常城市空间中的元素,去体悟生命的价值,认识和平的可贵。"
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 " 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是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积淀和展示的空间,具有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力量。他说:" 本次设计展是融教育和审美于一体、主题和意义更丰富的展览,多维度地展示了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面相。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5 周年,这次展览,就是要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座城市的过去,要共同创造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梦云 季雨 / 文 苏蕊 / 摄
- 南京
- 2022-05-18 20:35:07
- 南京
- 2022-05-18 19:41:12
- 南京
- 2022-05-18 19:40:44
- 南京
- 2022-05-18 19: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