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世界顶尖科学家直言: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最重要

现代快报讯  如果《科学》《自然》所有论文都可免费共享,你会点开去“研究”一番吗?如果你的老师是诺奖得主,你会上课走神吗……11月1日,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共同指导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沪开幕。


△四位科学家进行圆桌讨论

在“开放科学”圆桌讨论交流环节,2006年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2019年拉斯克奖得主迈克尔·谢帕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2018年埃尼奖得主王中林强调了开放科学的重要,以及年轻顶尖科学家培养的紧迫性。在他们看来,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感兴趣最重要。

“开放科学就是成果共享”

科学家是普通人眼里的“怪人”,乏味复杂的数字、稀松平常的花草、渺小遥远的天体,在他们眼里都大不一样。假如科学家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你会好奇地去“琢磨”吗?


△迈克尔·谢帕德

科学家们眼中的开放科学,又是什么?2019年拉斯克奖得主迈克尔·谢帕德说,“开放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科学实践,科学家们进行协作,共享知识。开放是科学的天性和创新的本质,开放科学已经逐渐成为科学界的共识。”


△杨卫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眼里,开放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解决最重大的挑战。而解决开放科学,不仅是要科研成果共享;同时,还要让更多顶尖的科学家一起加盟,参与其中。


△罗杰·科恩伯格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则表示,开放科学由两种方式,包括开放式的获取和创造包容性。他说,顶尖期刊《自然》《科学》跟世界上其它的出版物一样,对于开放都是有限提供。如果这些顶尖期刊的论文能够免费查阅,那对科学文献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们的互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新冠疫情等共同挑战,科学家要有分享精神。从一个团队到多个团队的合作,再到多学科合作,才能真正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2018年埃尼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表示,要实现这个愿景关键就在于培养人才。


△王中林

如何培养人才?王中林表示,要改变教育形式,要强调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深挖某一个领域,找到伟大的发现,为整个人类造福。 

罗杰·科恩伯格也表示,兴趣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上完一堂课之后,学生们应该更感兴趣而不是更讨厌。”他以自身经历举例,指出这当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曾与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们讨论过。他们告诉我,课堂上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由于在前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感到无聊乏味和气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想换专业。”同时,他也提出了具体建议。“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特别注重跟学生们的互动。”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文 刘畅/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