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徐州 > 民生 > 正文
徐州鼓楼区丰财街道:“多面手”守好社区疫情防线

“以前工作一天下来,穿着防护服衣服都湿透了,现在采样多久都没问题,效率提高,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约5平米空间,一台空调,一张长桌,两把椅子,两名医护人员正在为居民做核酸,旁边整齐存放着防疫物资。


“天气逐渐炎热,核酸检测人员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在户外采样,极易出现中暑等情况。”徐州市鼓楼区丰财街道瓦房社区党委书记王卫斌一边说着一边寻找场地。综合考虑,最终“看中”了位于瓦房东路路口徐钢医院闲置的集装箱,通过协商,把闲置的集装箱变成核酸采样“空调房”,着实让医护人员凉爽了不少。



3月,本应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徐州按下了“暂停键”,自“警报”拉响的那一刻起,社区党委书记王卫斌在从容面对的同时,丝毫不敢懈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社区基层干部的风采。


“大家抓紧收拾收拾,回家休息会吧……”2022年3月29日凌晨4点多,在结束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王卫斌亲切地说道。早上7点钟,王卫斌又准时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是战“疫”一线的“统筹员”,哪里忙,哪里就有王卫斌的身影!


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天工作超过17个小时,这样的状态持续在每天的全员核酸检测中。一个多月下来,王卫斌黑了,瘦了,但他不以为然,虽然工作已安排下去,但他依然亲自上门张贴居家隔离户、排查重点地区返乡人员、拉运防疫物资;组织部署、人员安排、志愿者招募、防疫卡口各阶段工作落实他事无巨细,哪里忙,哪里累,就有他的身影。



他是核检工作的“候补员”,“候补员”从“消杀”开始。全员核酸检测时,各检测点、各条主干道作为人员最密集的场所之一,从严从细落实消杀工作尤为重要。根据消杀要求,王卫斌亲自背起40余斤重的喷雾消杀机,带领党员志愿者们来回穿梭在各核酸检测点及主干道进行消杀作业,确保消杀全覆盖、无死角,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除了消杀员,他还兼顾现场秩序员、安全指导员、喇叭播音员、物资调配员、解疑答惑员……随处都有他的身影。


他是首当其冲的“接驳”员,接驳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难活”。因为这项工作的特殊性,没有固定时间,接触人群的不稳定性以及一系列复杂流程,王卫斌毫不犹豫地全“接”了下来。“‘接驳’大多数是夜晚甚至凌晨,其他的同志多半都休息了,还有一大部分是女同志,我不来接,谁来接?”王卫斌斩钉截铁地说道。


从接驳工作开始之日,每天的丰财交流群里,都能看到多半是深夜发来的接驳照片。严字当头,慎字托底,除登记信息、安置人员、酒店装门磁外,还承接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防控工作的协调、隔离酒店的安排落实、矛盾的化解、人员的安抚劝慰、数据上报及情况反馈……尽职尽责,毫无怨言。



他是全员后勤的“保障员”,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时期,交通管制、物质缺乏、停业停产,大家吃饭成了问题。在连续两天看着大家伙儿吃着馒头、烧饼,配着老干妈,王卫斌实在忍不下去了,默默地低下了头……他来到就近的居民家中,通过协商,在居民家中支起大锅灶台,开起了“临时食堂”。从第三天起,他便成了大家伙的后勤“保障员”,协调买菜、买肉、做饭,每天精打细算,想尽办法调剂饭菜品种,确保大家伙儿吃上可口的饭菜。而每天中午12点一刻都会准时“开饭”,看着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打着一份份热乎乎的有肉有菜有饭的“盒饭”,王卫斌乐得合不拢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一定要保障好我们的人员吃好,喝好,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王卫斌坚定地说。随后,在王卫斌的保障下,矿泉水、牛奶、小面包、泡面等一应俱全。


“你说累吗?累!现在就想好好睡一觉。”王卫斌沙哑着嗓音呵呵地笑着。“我这不算什么,大家都一样,都在坚守,再坚持一下。”他从没有抱怨,亦没有退缩。因为他深深地明白,社区是各项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承接者,是战胜疫情最关键的一环。他要用实际行动汇成凡人之光,彰显着基层担当。

赵欣 王莹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