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周宗江)两个月前,连云港市海州公安分局太平海防派出所民警接到新疆警方协商帮一位老人解决户口难题的信息后,快速奔走,多方沟通,千里连线,终在近日理清陈年往事,找出问题症结,打通了老人34年的探亲梦渠道。
“有难事,找警察。疫情一结束,我就回江苏办理身份证,到时再好好地感谢你们!”9月5日,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八千里外老人爽朗的笑声。
去了新疆,“丢”了户口
6月份的一天,太平海防派出所户籍民警朱含涛接到来自新疆阿勒泰市公安民警的协助电话,称辖区一位名叫皇甫新章的老大爷想申办身份证,可经过多番核查,发现老人只在数十年前登记过流动人员信息,没在当地办理过户口,后经循线追踪,发现他的户口2015年已被连云港警方注销了。
“虽然皇甫先生在新疆生活了30多年,但他既无户口底册、又无证明材料,无法在新疆落户,注销时的户口恰好在你们派出所,所以这事还得麻烦你们想想办法。关于指纹、血样等信息采集,我们会尽力配合的。”对方诚恳地说。
“好的,我们一定努力解决!”朱含涛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可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受疫情影响,老人根本无法过来配合一起核查,加之他和老人没有任何交集,所以收集老人的一切信息都需从“零”开始。于是,他要来了老人联系电话。
思乡情深,举步维艰
很快,朱含涛得知,1977年,22岁的村民皇甫新章从江苏省淮安市到连云港市打工,4年后结婚将户口迁到了浦南镇太平村,婚后因家庭琐事与妻子感情破裂分手,于1988年跑到新疆打工,并重新组合了家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户口重要性认识不足,34年来,他一直未办理户口迁移,也没申领身份证,但思乡之情从未间断过,可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返乡。
近年来,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皇甫新章也到了退休享福的年纪,思乡之情愈发强烈,近期终于下定了回淮安探亲的决心。但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提供身份证,皇甫新章这才想起自己户口的事,于是到居住地派出所查询。没想到,一查吓了一跳,因长期失联,他的户口已被连云港警方依规注销了。
新疆警方告知他,必须到连云港恢复户口后才能办理身份证。可他,身在异乡多年,早与连云港亲友属失去了联系,疫情当下要想出趟远门更是举步维艰。怎么办?他不由犯了难。
奔走两月,找回身份
对皇甫新章来说很难,对户籍警来说同样难之又难。因为按照户口政策规定,像他这样的人员,恢复户口必须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生活轨迹、人像比对、户口有无变动、旁证等材料。其间,每一项调查追踪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
经调取皇甫新章户籍系统信息,民警发现其仅在1990年的户籍底册中留过一张照片,虽然后来又从1982年户籍底册找出了其前妻联系方式,但其前妻却因陈年矛盾拒绝作证。资料缺失,又无人证明,调查刚起步便陷入了僵局。
朱含涛随即调整思路,翌日便驾车直奔淮安,在当地派出所的海量资料中查到了皇甫新章原始户籍底册,并让他的弟弟、妹妹辨认照片,确认了他的身份信息。
随后,朱含涛又马不停蹄地冒着酷暑前往淮安与连云港两地村委会开具证明,与阿勒泰市警方寄到的材料相互印证,终在两个多月后形成了完备的调查材料,然后报给连云港市公安局人口支队审批,成功为皇甫新章恢复了户口。
两地合作,打通渠道
8月24日,收到朱含涛邮来的户口簿,皇甫新章十分激动,马上邀请当地民警一起来分享他的好消息。可高兴之余,又有些遗憾,因为新疆地区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他根本无法返乡申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为此,朱含涛又与阿勒泰市警方沟通,协调如何给皇甫新章提供便利,让其尽快顺利赴连办证。
得到疫情防控工作一旦转为常态化就给他开具证明到连云港的消息后,皇甫新章的心事这才放了下来。中秋前夕,老人专门给朱含涛来电致谢:“如果不是你们大力相助,我真不知道何时才能拿到身份证明材料,更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和亲人团聚。这一天,我已足足等了34年……”感慨之中,老人终于发出了久违的笑声。
- 即时新闻
- 2022-09-04 10:35:35
- 即时新闻
- 2022-09-03 21:14:15
- 即时新闻
- 2022-09-03 21:05:31
- 即时新闻
- 2022-09-02 1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