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丁堰街道“五化”融合,激活转型期社区治理“密钥”

        现代快报讯 ,记者从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了解到,2021年丁堰全面完成了撤村建居任务,着力推进社区治理从城乡二元向区域融合转型。在破与立中,创新构建党建品牌化、队伍专职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多样化、治理现代化“五化”融合的转型期社区治理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快城市化转型进程,为广大居民群众打造美丽幸福宜居家园。


社区党建品牌化

        组织堡垒强基。通过“撤村建居”选举,常丰、梅港、芳渚3个村转社区挂牌成立,组织架构进一步夯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6大社区走访群众227户、收集问题80个,通过努力,问题100%解决;以党建引领社区、物业、网格融合共建,港威花园小区创成“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社区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有效提升了凝聚力、战斗力。

        书记项目蓄能。推进“常至常新”“红芳格”“金钥匙”等“一社一品”书记项目,发挥党组织书记带头抓社区治理的示范效应,常丰社区被评为“2021年度常州市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梅港社区被评为“经开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志愿服务聚力。广泛发动社区党员参与“丁香”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蓝山湖社区“时间银行”、丁堰社区“红色流动书屋”等特色服务阵地,在疫情防控、文明劝导、政策宣传等领域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队伍专职化

        突出严管厚爱。创新制定《村转居干部薪酬实施办法》,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最大程度保障了村转居干部权益;健全完善《社区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考核责任,以考核“指挥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突出选优配强。通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优化调整社区领导班子,促进班子平均年龄从42岁下降到39岁,大学学历的干部占比从49%上升到53%,队伍更加年轻、结构更加合理;专题调研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近期选配和远期储备,提拔“两委”副职干部4名,畅通了年轻干部上升通道。

        突出比学赶超。将全部29名社区年轻干部纳入街道“墩苗强基·益起成长”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力促他们在品牌设计比拼、服务发展研讨等系列活动中增长才干;有针对性地安排社区年轻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成才,涌现出一批优秀社区骨干。


社区管理精细化

        更新管理理念。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撤村建居后新建社区运行管理机制的意见》,全面理顺了新建社区运行管理机制;对标学习上海、苏州等先进地区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初步拟定社区区域布局规划的优化调整方案。

        补齐问题短板。实施俞家塘、李家塘等6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将五一路沿线自然村打造成全新城中村样板;推进丁堰、常丰、芳渚片区的14个自然村燃气入户工程,1152户居民将从此告别瓶装液化气;完成14个自然村及街道庭院周边污水治理工程,实现了区域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垃圾分类全域市场化市级试点工作,蓝山湖小区创成“垃圾分类先进省达标小区”;港威花园小区创成“省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港龙社区回应业主呼声,成立了观墩小区物管会,更换了长期不作为的物业,赢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在完成全部40户10人以上群租房安全隐患整改的基础上,精细推进289户7-9人出租房排查整治,不放过一处隐患;创新推进街道和社区一体化保洁工作,补齐了新建社区的环卫短板,提升了全域保洁质量。

社区服务多样化

        吸收多方资源融入社区服务。汇聚社会资本的力量,引入第三方公司建设港威花园电瓶车充电桩9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48个;鼓励沿线企业出资建设芳渚、丁堰社区污水支管网;发动周边企业筹集资金100余万元拓宽沈庄村进村道路。

        吸引多种主体参与社区服务。6个社区分别与6家律师事务所签约结对,创新打造“律师浸入式参与社会治理”品牌;邀请基层调解能手建立了一批社区矛盾调解工作室,其中丁堰社区“堰语堂”获评“省级标准化家事调解工作室”,蓝山湖社区“建德解忧”调解成效颇丰;推进“三官一律”等专业志愿力量下沉网格,携手检察官开展父母“亲职教育”,联合警官开展“警网融合”等活动。

        吸纳多支队伍支持社区服务。港龙社区注册成立星运和龙馨两家社会工作服务站,以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模式开展亲子教育、入户宣传等活动40余场次,港龙社区通过全市儿童友好示范社区验收;常丰广场舞队、梅港锡剧表演队等多支队伍常年演出,活跃在社区天天乐、广场舞大赛等群文活动中;秋白书苑(丁堰·运河公园馆)正式开馆,由常州图书馆团队提供支持,力争创建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社区治理现代化

        提升指挥中心效能。依托“丁顶优”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建立了“社区点单、镇街下单、部门响应”的快速反应机制,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迎检等工作中发挥统筹调度功能,解决了社区权限不够、人手不足等治理难题,推动治理体系由“单打独斗”向“协调联动”转变。

        落实“三网融合”改革。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载体,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网格治理“三张网”深度融合,通过优化网格设置、配强网格员队伍、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统筹网格调度、引入第三方力量,解决了不同条线网格各行其是、网格员队伍人手不足等治理问题。

        试点“智慧小区”建设。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公安分局联合建设蓝山湖“智慧小区”,聚焦犬类管理、电动车充电安全、高空抛物等社区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利用科技化手段创新“智慧型”社区建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