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任红娟
- 时间:2025-11-03 17:47:39
11月1日,南京奥体中心,2025年苏超决赛的战鼓擂响,泰州队与南通队展开绿茵对决,最终泰州队通过点球获胜问鼎冠军。而在赛场外的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跟着苏超去‘读城’——双城记”正火热上演。这场决赛早已超越了普通足球比赛的范畴,它是两座兄弟城市千年情缘的当代续写,也是江海文化在绿茵场上的激情对话。

“读城”现场表演吸引大家目光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在江、淮、海激荡的活态长卷中,人文“三水”为泰州谱写了一曲忠肝义胆、墨气淋漓、舞袖翩跹的文化交响乐。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的鲜明哲理,将“关注日常、尊重民生”的思想内核,深深镌刻进城市的发展脉络里。
南通,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凭借张謇的实业报国精神、江海交汇的豪迈与“教育兴邦”的理念闪耀于世。
假如6000年前有朋友圈,青墩遗址一定是那个最“时髦”的崽。这个位于今日南通海安的古遗址,却与泰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青墩遗址“曾属泰州今归南通”,文化遗存串联起两地早期文明,藏着江淮先民的共同记忆。
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炭化稻谷,证明早在6000年前,青墩人已开始种植水稻。
更令人惊叹的是,青墩遗址出土的带柄穿孔陶斧,被誉为“中华第一斧”。
这些考古发现,向世人宣告:泰州与南通共享着一段灿烂的古江淮文明。
从历史长河看,泰州与南通的文化渊源可谓深厚。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岳飞被朝廷封为“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统领两州军政要务。
通扬运河的每一道波纹,都嵌着通泰同源的印记。南唐昇元年间,泰州由海陵升格为州,辖地曾囊括今日南通的静海与如皋。周显德五年,静海从泰州析出,始设通州,取“通吴越之路”之意,而“通泰”之名,早已在典籍中烙下两地的血脉亲缘。

图片来源:南通市委宣传部
两地名人也互动频频,1920年初,泰州籍京剧大师梅兰芳应张謇之邀首次踏上南通的码头,在刚刚落成的更俗剧场连演十一天,场场爆满,盛况空前。“人生难得是知己,烂贱黄金何足奇。毕竟南通不虚到,归装满箧啬公诗。”梅兰芳与张謇的这首临别赠诗,字里行间静静流淌着知音同乐的深情厚谊。

泰州梅兰芳京剧团带来“霸王别姬”
105年后,《霸王别姬》的曲调在南京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唱响,这里化为泰州、南通双城文化展示的盛大舞台。

泰州兴化水浒天团助阵
泰州围绕“水袖”“水墨”“水浒”人文“三水”;南通则打出了“阅江”“读海”“品城”招牌,市民游客在这里感受两地文旅特色美食、地标建筑与深厚文化底蕴。
武有“苏超”,文有“读城”。今年4月,由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团省委、省方志办联合主办的“读城”行动启动。苏超打响后,全省各地举行系列“跟着苏超去‘读城’”活动,以“大众参与的城市文化活动”为主旨,挖掘建筑、地名、老字号等城市文化载体的人文故事,让城市的空间可读、历史可感、文化可触,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引导人们感悟城市的文化魅力,感知城市的深厚积淀,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交融,推动“城市文化IP”的价值跃升,助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9月起来,泰州开展了“坡子街上·行走‘三水’——全民‘读城’行动”。邀请广大市民、文艺创作者、设计爱好者、青少年群体等共同参与,以多元形式记录、解读、传播泰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

泰州南通双城记
就泰州和南通而言,走过千年历史,北沿江高铁的建设正让双城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更让“通泰一家亲”有了新时代的注脚。
即将三十而立的泰州,产业集群积厚成势,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崛起;南通则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产业拓海、科技强海、人才兴海、开放活海,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苏超决赛的激情终将消退,但泰州与南通的深厚情谊仍在延续。
因为苏超,我们都有了一次去品读12座兄弟城市的机会。又或,是13座——重新认识你的家乡,重新认识你生活的城市。这就是举办跟着苏超去“读城”的意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毛晓华 刘媛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