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场哨声划破南京奥体中心的夜空,当泰州队捧起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冠军奖杯,这一刻,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体育赛事的胜负。它是一曲关于坚守与逆袭的壮歌,是一幅描绘奋斗与梦想的画卷,更是一面映照江苏精神与时代气象的明镜。从春华到秋实,176个日夜的奔赴,85场激战的淬炼,“苏超”点燃了八千多万江苏人民的激情,也留下了关于热爱、拼搏与奔跑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的坚守。泰州队的夺冠之路,是一部逆境突围史诗。赛季初的0:4失利,曾让他们被视为“陪跑者”。但训练馆里最早亮起的灯、最晚熄灭的光,战术板上反复推演的印记,跌倒后更加坚毅的眼神,共同铸就了这支队伍“不向命运低头”的钢铁脊梁。从小组赛的跌撞,到淘汰赛连续“以下克上”,再到半决赛落后两球的绝地反击,他们用行动将“不放弃”三个字熔铸进队伍的DNA。决赛场上,90分钟的鏖战,点球大战的窒息时刻,他们顶住压力,“连发皆进”,最终“一黑到底”,完美诠释了“水的力量不在于瞬间的澎湃,而在于永恒的穿透”。这不仅是泰州队的胜利,更是江苏精神中“隐忍坚韧、敢拼善赢”基因的生动彰显。无论是草根球场的追梦人,还是兼顾工作与热爱的业余球员,抑或是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的普通人,只要葆有这份“跌倒了依然仰望星空”的执着,拥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信念,就能在各自的赛场上,实现从“黑马”到“王者”的跨越。
“苏超”的出彩与出圈,绝非偶然。它根植于江苏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沃土,脱胎于这片土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强大气场。这里有江河湖海的交汇,有吴韵汉风的交融,有“散装十三太保”表象下“握指成拳”的共生智慧。“苏超”巧妙地将这丰沛的地域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赛事的独特气质:从“楚汉争霸”到“早茶德比”,从“盐水鸭对阵水蜜桃”到赛后“人走场净”的文明风尚,竞技场成为了文化秀场,足球赛升华为全民共享的情感盛宴。它足够“业余”,球员来自教师、工人、快递员、厨师、村支书,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它又足够“专业”,在运作模式上深度融合“体育+文旅+城市”,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增量,展现了创新驱动的活力。数据显示,“苏超”前六轮直接带动相关服务营收近380亿元,同比增长42.7%。这充分证明,“苏超”已超越单纯竞技范畴,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塑造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自信的“超级IP”。它提供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激发区域活力、凝聚社会共识的“江苏样本”,彰显了文明、创新、开放、务实的江苏气象。
“苏超”的赛场,是绿茵竞技的舞台,更是奋斗人生的隐喻。球员们“修空调是为了生活,踢足球是为了热爱”的朴素心声,烧烤店老板创业失败后借“苏超”东风重振旗鼓的坚韧,青训教练为梦想卖掉房产的孤勇……这些平凡人的非凡故事,汇聚成“苏超”最动人的暖流。央视解说员贺炜所言:“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这正是“苏超”传递给每一个人的价值信念。当前,江苏正奋进在“十四五”迈向“十五五”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赛场上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勇于突破,与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时代大考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高度同构。无论是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科研人员,田埂间辛勤耕耘的农民兄弟,工厂车间精益求精的工匠,还是办公室里履职尽责的公务人员,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认真生活、努力奔跑的个体,都是当之无愧的“夺冠者”。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苏超”所点燃的热爱之火、拼搏之志、奔跑之姿,已融入江苏儿女的血脉,化作激励我们前行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以这场赛事为镜,在各自的岗位上、在人生的赛场上,继续奔跑、继续拼搏、继续热爱。因为,真正的冠军,从不只属于捧起奖杯的那一刻,而是属于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选择滚烫活着的人。
致敬“苏超”!致敬江苏!致敬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奔涌向前的我们!(霍碧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