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中美青年飞虎队故事寻访|飞虎队在昆明为什么有这么多“第一”?




“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昆明一样,留有这么多的飞虎队印记。”美国青年玛丽亚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座城市与飞虎队跨越八十余载的深厚情谊。

近日,由现代快报发起的“和合共生——中美青年飞虎队故事寻访”活动启动,面向全球招募中美青年参与寻访。来自美国加州的玛丽亚,成为一名飞虎队故事的寻访者。今年8月初,在昆明友人、昆明市博物馆飞虎队纪念馆讲解员蔡杨杰的带领下,这位00后青年开启了飞虎队故事的寻访之旅。从昆明市博物馆到抗战胜利纪念堂再到驼峰飞行纪念碑等地,她们探寻这支传奇队伍与昆明众多“第一”背后的故事。

 美国青年玛丽亚和中国青年蔡杨杰

从1941年到1945年,美军航空兵先后以志愿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14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这些不同阶段的美军航空兵组织被统称为飞虎队。而昆明,是他们成为传奇的起点。

 中美青年在昆明市博物馆参观

走进昆明市博物馆内的飞虎队纪念馆,一件件文物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历史。1941年,为帮助中国在空中打击日本侵略者,美国将领陈纳德组织了一批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同年12月20日,10架日军轰炸机突袭昆明,飞虎队驾驶P-40战机迎敌,几乎全歼敌机——这是飞虎队首次升空作战,也是首次击落敌机。“9:0!太厉害了!”玛丽亚指着展板上的文字,忍不住惊叹。

因昆明民众未曾见过鲨鱼,误将战机机头的尖牙图案认作“老虎口”,“飞虎队”的名号就此在昆明叫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转战哪个城市,飞虎队的总部所在地都在昆明。“第一总部!昆明就是飞虎队的第二故乡。”玛丽亚感叹道。

在抗战胜利纪念堂的“飞虎驼峰故乡魅力展”上,一张云南民众拉石碾子修机场的图片引发玛丽亚的好奇。

 飞虎队后裔、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甘云向中美青年介绍飞虎队的故事

飞虎队后裔、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甘云介绍,飞虎队辉煌战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巨大努力。“整个抗日战争中,云南人民就是用这样落后的工具,为飞虎队、为驼峰航线修建了28个新机场,扩建与修建的机场总数达到52个。”蔡杨杰补充说,云南创造了当时全国机场数量、质量双第一的奇迹。

多年来,甘云致力于搜集飞虎队史料。今年初,他和研究会的成员们还协助一位飞虎队飞行员的后代,在昆明寻获其父亲战友的安葬地。

“我们的先辈携手走完了战斗的岁月,共同迎来了胜利,如今已是80年。这80年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从未中断,一直在代代传承。”甘云的话语里满是感慨,玛丽亚听着,不禁流下眼泪,轻声说:“我要把这些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时光流转,飞虎队的印记早已融入昆明的日常。在昆明宝善街和祥云街交叉口的飞虎楼,楼顶“停靠”的按1:1比例复刻的仿真战机格外醒目,走进街边餐馆,还能品尝到80多年前让飞虎队员赞不绝口的“摩登粑粑”。

 中美青年品尝摩登粑粑

甘云向记者解释了这道美食的由来:“昆明话中把所有饼都叫‘粑粑’。当年昆明长春路有位烤饼店老板,带着两个女儿给首战告捷的飞虎队送烤饼。陈纳德将军建议在烤饼中加入黄油、奶油改良口味,改良后的烤饼大受队员欢迎。队员们夸赞老板的女儿‘modern’(时髦),有人误以为是在称赞粑粑,‘摩登粑粑’的名字就这么传了下来,成了昆明人至今爱吃的日常美味。”

 中美青年瞻仰驼峰飞行纪念碑

品尝香甜的摩登粑粑,走过以飞虎、驼峰命名的街道,在驼峰飞行纪念碑前,玛丽亚和蔡杨杰一同献上鲜花,向守护和平的战士们致敬……寻访接近尾声,玛丽亚感慨道,一路走来,才发现这段历史早已融入了昆明的日常。“这座城市的人正在以最好的方式纪念那段过往。这段珍贵的情谊要格外珍惜。”春城的晚风吹拂,飞虎队的精神正通过年轻一代的追寻与传承,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友好篇章。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新月/文 刘汶茜/编导 王光强 穆子健/摄 杨光鑫 赵堃雅/后期 顾子臻/设计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