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两会快访谈|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巾帼电焊工孙景南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赞许并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这是顶梁柱”。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学位办公室主任王红军走进现代快报全国两会北京智媒演播厅,给大家揭秘了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



大国工匠的特质是什么?

体现在“斤斤计较”的精神

从“工人”到“工匠”,一字之差,彰显的却是一种精神。大国工匠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有一种说法就是,他们努力将99%提高到99.999%的极致,对自己都比较苛刻。”王红军透露,他和孙景南是老朋友了,孙景南是他特别敬佩的人。就像她说的那样,工匠在于一个“匠”字,体现在他们都具备一种“斤斤计较”的精神。

大国工匠已经成为激励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标杆,如何从“工”变为“匠”?王红军认为,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宽度和深度。“对于技能人才来说,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宽度;如果以后想要在这个专业上继续发展,就需要精通某一方面的技术技能,这就是深度。”

访谈中,王红军给想走技能报国之路的年轻学子们支招。他认为,首先是思想层面的,要从想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始。“在学校阶段,先要把理论学好,掌握基础的技术技能。在生产实践中要不断地磨炼。”王红军建议,年轻人要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校企协同加大新技术培训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让王红军倍感振奋,也深感重担在肩。

“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中,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王红军说。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创新多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培养,让人才在解决产业、企业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中不断得到锻炼与培养,获得成长。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一份建议,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赋能。“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企业的高质量转型,企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王红军建议,校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加强对企业员工新技术的培训。

从企业角度来讲,应该为每位员工制订个性化的职业成长路径、培养计划,并以制度保障培养的成效,充分认可员工成长并给予必要的奖励。注重短期的岗位培训与长期的职业培养相结合。

从学校角度来讲,要积极主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主动送培训下企业进车间,开展订单式培训;面向特定企业,单独招生并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开展学历提升培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为主的培训。同时,王红军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纳入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之一,促使职业学校更好地承担职业培训的职能。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 吴嫣然/文 蔡玥 何刘 顾闻 刘畅/摄 李志强/后期 李艺婷 顾子臻/设计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