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用非遗演绎非遗,苏剧《绣娘》南通上演

现代快报讯(记者 花宇 文/摄)“背负绣品满筐载,两年心血熬出来。摊头摆开众围观,多人赞善少人买……”11月9日晚,伴随着地道的苏州方言,2022年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苏剧《绣娘》在南通更俗剧院精彩上演。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剧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剧”为载体,以绣娘成秀英人品护绣品的精神操守与心路历程为主线,展现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八千”绣娘勤奋拼搏,努力发展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风貌,见证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变化。



苏绣起源于汉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苏剧《绣娘》讲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苏州太湖边,家家有女子学刺绣,主人公成秀英从小酷爱苏绣,在丈夫姚振清的支持下,新婚不久的成秀英学习苏绣。临近世纪之交,随着太湖镇环保规划的落实,姚振清开的电池厂因污染面临关停。成秀英去外地卖绣品被骗,从此闭门专攻绣艺。十多年后,太湖镇绣品一条街成了苏绣产业的集散地,成秀英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绣艺大师。太湖给了她刺绣灵感,绣娘们的热忱与包容,使成秀英对苏绣蕴于众生艺术有了更新的认知和更广的眼界。她决定走出绣斋,为传承光大苏绣培养人才,助推太湖镇的刺绣产业。




“9月20日,该剧在苏州首演。台下的绣娘观看后感触很深,非常激动,没想到我们把绣娘一针一针绣出作品的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副主任、书记陈祺皞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苏剧《绣娘》由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苏州市苏剧团有限公司主创,也是苏剧团成立以后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作时,我们就想把这两个国家级非遗融合起来,更好地展现我们江南文化,特别是苏州味道。”陈祺皞介绍说,2021年项目立项后,主创团队多次走访苏州苏绣的发祥地,采访多名普通绣娘和苏绣艺术大师,精心打磨剧本,并邀请八十多岁的苏剧老艺术家为其哼唱曲调。该剧历经八稿修改和近半年排练,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晚更俗剧院,不少南通市民慕名前来观看演出。“苏州话虽然和南通方言不一样,但我可以通过演员专业的演绎和台上精致的舞美布置,以及两侧的字幕板了解剧情。”南通市民吴先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苏州与南通隔江相望,对他来说,语言的差异更增添了作品的吸引力。当天,除了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外,现代快报+·ZAKER南京同步直播,吸引了24.8万人次在线观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