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1月21日,《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这部地方法规的立法过程进入关键阶段。这也是省十三届人大首次在代表大会上审议地方性法规。
疫情对就业冲击明显。当此之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立法促进就业,为“安居乐业”提供坚实保障,为8500万江苏人送去一份信心和底气,意义重大。
以法规之名,为“公平就业”提供坚强保证,是迫切要求。《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专门有一章谈公平就业,对求职者而言,“公平就业”比金子还重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字不断攀上新高,就业压力越发显现,同时,疫情背景更对就业形势造成冲击,这对就业个体来说,增加了不小的困难。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小张最近有点烦,虽然求职单位没有当面拒绝,但是一句“你学校是 985 还是 211?”让不是双一流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她很尴尬。就业门槛的提高、就业前景的不明朗,是横在一些求职人员面前的现实困难。客观而言,企业有自己的用人需求,就业市场也不断更新着用人标准,这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更多情况下,不该有的就业歧视、过高的门槛当引起警觉。用法律法规来遏制乱象,呵护个体的就业权益,推进保证公平就业,至关重要。
“就业促进”的着眼点是稳就业,稳就业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政治任务。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六稳”第一稳就是稳就业,“六保”首要一保就是保居民就业。可见,这是当前一项“压倒性”的任务和课题。
民生悠悠万事,“开门七件事”最是人间烟火,而它源于工作和收入。就业稳,饭碗就稳,生活就稳。因而,“稳就业”,是规律使然,形势使然,也是政心民心使然。围绕就业需求,做好法规和政策引导,想尽一切办法,落实就业大计,让所有就业者都能各就各位、才尽其用,成为我们直面的一大考验。而《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草案)》展现出这样的意志:为化解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风险、盘活就业资源穷尽努力。草案中,政策支持创造新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成为抢眼内容。尤其是,草案对政府责任予以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配合,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可以想见,有了政府的主导和推动,有了政策的贴心跟进,有了创新思维的灵活运用,就必能把“就业决策”落实好,激荡出一波波“就业效应”来,从而纾解就业压力,增益民生。
法律法规具有“托底”作用。草案对加强困难群众就业援助,聚力兜牢就业民生底线,用力颇深。草案拟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措施,为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保障,令人心生暖意。就业者需要打破传统就业“执念”,积极寻找更宽的、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渠道,而地方法律、民生政策也要致力于保护好就业者的一份热情,为就业市场添把柴、加把火。
有了法律、政策、机制、人心的同向用力,有了社会各方的理解与协作,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解决好就业难题,呵护好就业意愿,温暖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
- 江苏
- 2022-01-21 20:07:16
- 江苏
- 2022-01-21 20:05:26
- 江苏
- 2022-01-21 17:14:45
- 江苏
- 2022-01-21 1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