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驻村第一书记韦勤余的一天:从点滴小事着手,践行使命与担当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孙佑祥 李军)今年初,连云港市纪委监委第四审查调查室四级主任科员韦勤余根据连云港市委选派,到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谢坡村挂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并成为连云港市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的一员。来到谢坡村后,韦勤余迅速转变角色,立即投入到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中去。韦勤余一手抓村庄的疫情防控,一手抓乡村振兴,从点滴小事着手,积极践行着“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让我们跟随韦勤余,看看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天。

早晨4点

根据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今天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韦勤余4点就早早来到村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人员分工,现场布置,名单梳理,核酸检测前期任务安排有条不紊。5点开始,现场采样和上门采样同步进行,大约2个小时,全村核酸采样基本结束。“每场核酸检测,我们总能快速、高效完成,多亏了韦书记的有效组织。”信息采集员王丽丽说。于是,在村民眼中——他是最有力的“组织者”。

早晨7点

收拾好核酸检测场地,韦勤余在村部匆匆忙忙吃了点泡面,又立即返回岗位,来到镇卫生院在村中搭建的临时“诊所”,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发放常见疾病药品,并将走访整理的12名8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情况提供给医生,请现场坐诊医生给予适当关注。在这帮老大爷、老大娘眼中——他是最“贴心的人”。

上午9点

韦勤余走进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交流庄稼长势及降雨对作物的影响等情况。因近期降雨频繁,导致部分低洼的水稻田积水过深,如不尽快排出,将水稻正常生长产生影响。韦勤余当场协调镇水利站,调来抽水机组,抽排田中涝水,减轻作物的涝渍时间。于是,在群众眼中——他还是“办事效率高的人”。

上午11点

与赣榆区法院同志一道,参与“送法下乡”、清产核资法律咨询会,为村民普法,现场答疑解惑,与法官们交流,为谢坡村争取了150本宣传手册。于是,在法官们眼中——他对法律知识也是“很专业的人”。

下午2点半

连云港市委驻赣榆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工作队队长、赣榆区委副书记(挂职)任文革多次跟队员们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办好农村事,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韦勤余不仅记在心上,也是积极行动。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多次征求党员群众的建议,结合工作经历,事先充分备课,为在村党员上党课,他的讲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于是,在党员眼中——他是“有文化的人”。

下午5点

韦勤余和镇相关负责同志到乡村振兴产业园调研厂房项目选址情况,该项目总投资1305万元,计划新建2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为了该项目,韦勤余多次参与实地调研、开会研究、沟通上报等工作,最终向工作队争取到了200万元的帮促资金。于是,在同事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很实干的人”。

晚上7点

经过一天的工作,的确有些劳累,但是晚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此时,村民一般都会在家,是全面了解村情民意的好时候。留守、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一直让他放心不下。韦勤余简单洗漱换件衣服,顾不上一天的疲惫,根据事先梳理好的名单入户家访。每到一户,韦勤余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眼神让他揪心,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结对帮扶。于是,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懂得“关心帮助他们的人”。

晚上9点

回到办公室,韦勤余总结梳理一天的工作情况和次日计划,学习乡村振兴相关业务知识,不停“充电”。晚上11点以前,他办公室里灯总是亮着的。于是,在同事的眼中——他还是“最勤奋的人”。

这是非常普通的一天,只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一天工作的小小缩影。这一天的工作实际上是浓缩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辛勤奉献。韦勤余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只有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激发村民致富的信心,才能点亮乡村振兴路。”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