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县”象调研报告】云南洱源县:洱海之源绽放和谐幸福之花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江苏考察,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携手全国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新“县”象印记——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调研行》,记录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县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起而寻策、敢为人先、踔厉奋进的火热场面,通过调研和解剖式报道,为各地提供启迪和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从云南大理出发,循着水的方向一路向北,在洱海的源头还有一座美丽小县城——洱源。这里居住着汉、白、彝、回、傣、傈僳等26个民族成分,各族人民和谐共处;这里还有着丰富的资源,被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高原水乡”“唢呐之乡”。这片风光旖旎的生态宝地,曾经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片区县,而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洱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洱源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洱源,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考察时,曾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为保护下游的洱海母亲湖,近年来,洱源系统推进以洱海源头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护源头、优环境,逐步构建起具有洱源特色的8大源头保护治理体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面源污染防治体系、生态修复体系、清水入湖体系、依法治理体系、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体系、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



  目前,水源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就,3条洱海源头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提升新、老永安江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Ⅱ类,弥苴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罗时江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洱海水质连续3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

  对水源的保护,还融入到了洱源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畜禽粪便、秸秆、餐厨垃圾……这些农村寻常人家眼里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加工,摇身一变,成为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发展的资源。



畜禽粪便清运车

  天刚蒙蒙亮,在凤羽镇安静平和的村庄里,一辆辆红色的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路,27位畜禽粪便收集员挨家挨户收集牛粪,收集来的粪便再集中运送到有机肥料加工厂,大量经过初加工的牛粪进入混合配料区,经发酵、翻搅、陈化、投料、筛分、装袋等工序后,最终成为生态有机肥,让垃圾变废为宝。

  “一年下来,洱源县畜禽废物收集量要超6万吨,减少了6万吨的畜禽废物流入到我们的洱海当中。”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集部的董全说道。



凤羽镇有机废弃物收集站

  目前,洱海流域已建设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4座大型有机肥料加工厂,2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1座天然气加气站,把垃圾“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同时兼顾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闯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



  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如今洱源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百姓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在苍山洱海间谱写绿色生态文明的新乐章。



  “水”是洱源人民的根,只有保护好了“水”,才能更好地造福民生。在洱源不仅有干净的“水”,还有一个“水”非常特别,那就是温泉水



  洱源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环球地热带南折部位,水热活动异常活跃,是久负盛名的“温泉之乡”,温泉资源具有泉温高、泉质好、泉量大的三大特点。近年来洱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温泉产业,地热之水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惠民活水”



牛街温泉山庄民宿

  走进牛街温泉山庄民宿,处处可见氤氲缕缕,气蒸雾绕,温泉泡池、假山、按摩池……打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民宿老板冯忠华是80后,2017年在外务工的冯忠华回到洱源返乡创业,将自家的温泉民宿升级打造,既有民族特色的小木屋,也有现代风格的酒店式房间,供顾客选择。冯忠华表示:“经营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收入翻了好几倍,返乡创业一点都不后悔!”



洱源温泉民宿

  在洱源的温泉产业发展过程中,像冯忠华这样的年轻力量还有很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洱源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吸引到大量游客前来。一批洱源的年轻人看到机遇,回到洱源开始返乡创业。他们用年轻人特有的眼光,将温泉与当下流行的元素相结合,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宣传手段,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大力推广,吸引到更多年轻游客,把温泉文旅网红品牌越做越响



  2023年1月至10月,累计初步测算接待海内外游客406.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5623.34万元。2022年,洱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92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8元,同比增长6.2%。

  “原来小、散、弱的民宿已经越做越好,很多高端民宿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了,现在还吸引了很多外来的投资者到本地投资。”洱源县投资促进局局长邵燕琼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打造温泉康旅胜地,以温泉产业来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全县共有26个民族成分,有白、汉、彝、回、傈僳、纳西、藏、傣8个世居民族。



  郑家庄位于洱源县三营镇,这个规模不算大的村庄里居住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不同民族的村民们团结互助,和谐共处,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殊荣。



  走进郑家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各具特色的民居,青瓦白墙的白族楼房精致秀丽、色彩鲜艳的藏族楼房大气恢宏……位于村中心的民族同心亭里,各民族的村民正在谈天说地、下棋饮茶。据悉,这个同心亭在建造时融合了各个民族的元素,四根立柱采用了藏族的T形大柱子,白顶像傣族的白塔,“顶是圆下面是方”的整体构造,正是汉族“天圆地方”的文化元素。多种民族元素汇聚,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大融合,象征着民族一家亲。



藏族的杨秀弟和他白族妻子的生活日常

  “我是藏族,我媳妇是白族,村子里像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家庭还有很多,”藏族村民小组长杨秀弟说,“虽然各个民族之间的风俗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我们在日常的相处中都会互相尊重,比如藏族的藏历新年、白族的火把节,每到这种民族传统节日,全村人都会一起庆祝,热闹极了。”



中秋团圆饭

  每年到中秋节,村子里就会举办“中秋团圆饭”,村子里800多人都聚集在一起吃一顿大团圆饭,30多年没有间断过。“在筹办团圆饭时,全村人都会参与进来,”杨秀弟介绍,“谁家猪养得好就给一头猪,谁家大米种得好就给几袋大米,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在这顿团圆饭中,各民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无形中就增强了民族团结凝聚力,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苍洱处处石榴红,云岭遍地团结花。在洱源,像郑家庄这样“生态宜居、文化丰富、人民富裕”的村子还有很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各族儿女生活在一起、发展在一起,凝聚起精神力量,共同走向幸福生活。





  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发展成为青山绿水环抱、产业振兴、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福地,洱源正以惊人的速度、有条不紊的步伐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