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徐州 > 县区 > 正文
睢宁梨园飘香,会聚四方客

丰收时节,走进徐州睢宁县王集镇平楼社区的梨园,只见硕果盈枝,梨香四溢,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平楼社区不仅建成了2000余亩的梨园,更自发形成了梨交易市场,让梨成为当地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高标准梨园+品种更新,产业持续焕发活力 


雨后的梨园,空气格外清新。一大早,果农胥金花就来到园里采摘。


“这是新高梨。”胥金花举着梨果展示。她家的梨树大多种植于1998年,那一年平楼还隶属于苏塘乡。在乡政府的号召下,平楼开始建设梨园。


胥金花是最初响应号召种植梨树的果农之一。最初,她只是响应号召尝试一下种植了200余棵“新高”梨,没想到利润不错。“种梨树可比种粮食强多了。”她说,现在她家的老梨树依然在丰产。


image.png


“果树产业高投入,高收益。像我家种植了六七亩的梨树,一年净挣两三万元。”胥金花介绍,2022年,她开始逐步更新品种,将老品种改接为“新玉”“华山”等更受市场欢迎的早熟品种,以适应收购季前移的趋势。


image.png


“我们是按照当时最高标准建设的梨园,梨树水平型棚架、灌溉管网设施一应俱全。现在这些设施依然在发挥功效。”平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军看着挂满梨果的梨树骄傲地介绍,当时,他们种植的梨树是从日本引入的优质品种,主要是“丰水”和“新高”。在27年的时间里,梨苗长成老梨树,依然在盛产梨果。


高标准设施产高质量梨果。平楼梨凭借着品质,一点点打出名头。平楼社区还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品种,从早期的“丰水”“新高”,到后来的“皇冠”“秋月”,再到近年来引进的早熟优质品种“苏翠1号”“翠冠”,从早熟梨到晚熟梨,品种在不断丰富,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在这些助推下,平楼社区实现了从果农自己找销路到果商上门收梨的转变。


现在,村民骄傲地说:“我们的梨不愁销路。”


社区搭平台,市场会聚四方商客


在平楼街一处收购点上,近期天天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净重662斤,单价1.2元,总共794元,钱转给你了。”果商班大民正忙着过秤、结算。


image.png


这是班大民到平楼社区收梨的第一年。每天,他都要收一车的梨。他称赞道:“睢宁的梨不管口感、质量,都是杠杠的,种植户也热情,我每天要收1.4万斤左右的梨,基本上中午之前就可以收完走车。”


这样的收购点在平楼社区有近20个,形成了辐射周边的区域性梨果集散地,更衍生了专门为果农和果商提供服务的职业代办人员。


代办人员吴森是这个收购点的负责人,他属于子承父业。“俺爸从事代办业务已经有十三四年了,从小我就跟着一起帮忙。”毕业后,他也成为一名代办人员。


因为服务到位,不少老客户都会给他家介绍新客户。同时,他还通过“一亩田”、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拓展客源。


“去年,我家经手了约280万斤梨,今年截至现在,我家已经走了400万斤左右梨。高峰期一天能发六辆9.6米长的大货车,一天出货量将近30万斤。”吴森介绍,如今他家已经有3个梨收购点,高峰期需要七八十名工人同时进行分拣、装箱、装车。


image.png


平楼社区“两委”成员吴蛟龙介绍,为方便村民销售、果商收购,社区按片区建立微信群,将果农、果商、代办人员拉入群中。果商可以在群内发布收购信息,果农可以根据收购信息销售。


“现在,不仅王集镇本地果农来平楼收购点卖梨,周边的姚集、岚山等镇,连铜山区房村镇和交界的安徽省灵璧县朝阳镇的梨农也会来这里交易,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吴蛟龙说。

通讯员 张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