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华日报发表“辛仲平”署名文章:致敬每一份热爱 致敬滚烫的生活

致敬每一份热爱 致敬滚烫的生活

—— 写在“苏超”燃情落幕之际

秋日的南京开始转凉,“苏超”却依然热辣滚烫。11月1日,“苏超”总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62329名球迷涌入赛场,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属于“苏超”的“春晚”,也是江苏球迷的“世界杯”。

一如既往,“苏超”再次奉献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赛。经过90分钟的激烈对抗,双方战成0∶0。在补时5分钟的最后时刻,南通队获得角球,但未能洞穿泰州队球门。双方进入令人窒息的点球大战,在万众瞩目中,泰州队抓住机会,连发皆进,以4∶3战胜南通队,夺得“苏超”冠军。

足球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重要的不是谁输谁赢、进球多少,而是比赛的过程。“苏超”是一项赛事,它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足球,从中感受到足球的快乐,体育的魅力,运动的神奇;“苏超”也是一扇窗口,浓缩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企盼。

祝贺冠军泰州队!祝贺“苏超”!祝贺征战“苏超”的所有球队和球员!祝贺逐梦征途中收获成长的每一个人!

比赛总有终场,热爱永不散场。13个城市、176天、85场比赛,让我们共同镌刻下属于“苏超”的记忆,浇铸起属于城市的荣耀。致敬每一份热爱,致敬滚烫的生活!致敬为了梦想勇于拼搏的奋斗者!

致敬永不散场的热爱。

过去几个月,“苏超”何以出圈,无疑是最热门也最难回答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透过无数微光闪烁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平凡人的热爱,找到“苏超”爆火的密钥。

清晨,当城市还沉浸在宁静之中,南通队队员张卫已经起床,为上学的儿子准备早餐。这位33岁的前江苏舜天队球员,12年前曾代表国奥出征马来西亚,却因伤病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球场。“苏超”,让这位痴迷足球的老将重新回到赛场,他说:“生活就该这样,简单却充满希望。”

1993年出生的镇江队队员许俊杰,小学时就被老师认定有足球天赋,踢了几年比赛后,屈服于考大学的压力,只得把足球暂放一边。“苏超”有召,沉睡的梦想又苏醒了。白天,穿梭在城市楼宇间修空调;夜晚,穿上球衣驰骋球场,他说:“修空调是为了生活,踢足球是为了热爱。”

35岁的泰州队队员张宇曾经被称为“前申花足校的天才前锋”,然而严重的腿部伤病让他转行做了厨师,7年间体重涨到了100多公斤。“苏超”揭幕,让他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球场。他说,曾经以为自己的“足球梦”死了,原来只是换了一个赛场!

与很多老将不同,淮安队队员戴虎走的是“野路子”。少年时的他,只不过时常帮人捡球、递水,偶尔被拉上场。参军退伍后,他回到涟水做了村支部书记,时常用扫帚在晒谷场上画出越位线。在7月20日“苏超”第七轮淮安队对阵无锡队的比赛中,他踢进了他在本次联赛上的首粒、也是“苏超”开赛以来第100粒进球。他说:“青少年阶段爱上运动,让我的人生更有方向感。”

张卫、许俊杰、张宇、戴虎,都是“苏超”516名球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而是在生活与梦想的缝隙之间带球过人的普通人;在他们的脚下,足球不仅是体育项目,也是诗意的生活与梦想的寄托。

在“苏超”的球员中,65%为业余球员。白天,他们是教师、工人、快递员、小店主,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劳动者;夜晚,他们穿上球衣,化身绿茵场上大杀四方的战将。他们在生活中如你我一样平凡,却在追逐梦想、热爱生活中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在这烟火人间,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梦想可解百转愁肠。“苏超”,让普通人有了在“家门口”看球的机会,让更多人有了体验“群众体育”的可能。“你听过6万多人在你耳边山呼海啸的呐喊吗?”提起“苏超”比赛,新南京人严玥的感受尤为深刻。从一个对足球几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对南京队球员如数家珍的“迷妹”,严玥成为万千新晋球迷中的一员。在“苏超”的球迷中,80%为新晋球迷,他们因何爱上足球、何以钟情“苏超”?

生活不只眼前的琐碎,还有远山的风景,而足球,正是奔跑中最动人的诗行。无论身处人生高峰还是深陷生活的低谷,无论顺风顺水还是坎坎坷坷,都不忘当初的梦想,都相信未来有光。“人们从‘苏超’里看到了生活的本真,对‘苏超’的热爱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而这,正是“苏超”能够让百姓共情的原因所在,也是“苏超”留给人们的一笔无比丰厚又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致敬永不言弃的拼搏。

回望“苏超”,出现在脑海的,首先是那些欢乐的片段。“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大哥苏得惨,二哥无所谓,三弟常垫底”“赢了醋里加酒,输了酒里加醋”“人人都想当南哥”……许多网友感慨,“‘苏超梗’密得不知道先笑哪个好”“‘苏超’的喜感很强,几乎承包了这个夏天我们所有的欢乐”。斗梗、斗图、斗歌、斗诗,淋漓尽致地展示“苏超”快乐足球的魅力,也让“苏超”赢得了“球迷的盛宴”“百姓的嘉年华”“城市的欢乐节”等名号。

然而,当终场的哨声响起,当一切的喧嚣沉寂,在我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迹的,更是“苏超”赛场上涌现的一个个拼抢、拼搏甚至“拼命”的“名场面”——

5月25日,在“苏超”第二轮徐州队对阵宿迁队的比赛中,双方你拼我抢,寸步不让。比赛下来,队医上场19次,用担架抬走6人,两队替补队员全部上场,最终双方1∶1握手言和。时至今日,这场被网友称为现代版“楚汉争霸”的比赛,依然为球迷们津津乐道。

6月21日,常州队主场迎战南京队。开赛后,双方激烈拼抢,南京队很快进球领先。此时天降大雨,许多球迷企盼“十三妹”能够在进球上实现“零的突破”。然而,南京队丝毫没有放慢进攻的脚步,在常州队的顽强抗击中,最终南京队4∶0“一骑绝尘”。尽管“踢进一球”的梦想没有实现,散场时常州球迷依然齐声高歌:“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球迷感叹:“观球享受堪比世界杯。”

“希望大家记住我的名字,我叫寇程。”6月29日晚,“苏超”第五轮苏州队对阵扬州队的比赛中,这位年仅17岁的小将开局仅1分17秒就破门,创造“苏超”开赛以来最快进球纪录。从寇程身上,我们看到了拼搏的具象化,看到了足球的活力与魅力。

7月19日,盐城队对阵南通队进行到尾声,双方比分胶着,气氛紧绷。第83分钟,21号球员庞智超获得定位球机会,站定、起脚、抬头,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精准坠入禁区,队友及时前插,头球破门。目光如炬的坚毅神情,左脸极其醒目的胎记,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心中有渴望、脚下敢拼抢的年轻球员。

踢得真、抢得凶、拼得狠。“苏超”开赛后前25场比赛中,没有一场0∶0,许多比赛进入尾声时,观众以为要“互交白卷”了,结果最后几分钟实现零的突破。没有躺平,唯有真刀真枪的拼搏;没有懈怠,只有丝毫不让的拼抢。在“苏超”这里,伤停补时从来不是垃圾时间,而是最后的绝杀时刻。“进一个球”的执着,“拼到最后一秒”的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倔强,这就是足球的魅力、“苏超”的魅力、体育精神的魅力。

“苏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远不止这些。因为赞助了10万元,常州“东哈·东北街边烧烤”火了。这家烧烤店的老板是为常州所吸引而前来发展的山西人,数年前做五金生意创业失败后,他和他的妻子、90后的东北姑娘张敬宇从头开始,一心做好吃的烧烤,硬是立住脚跟,还借着“苏超”的东风,把路边店变成了“网红店”。“生活给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这对夫妇的奋斗经历将“苏超”比赛中永不服输的精神、永不放弃的坚韧、永不停歇的打拼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苏超”,另外一个东北人李太镇也走到了公众面前。这个被人称为“卖拖鞋的疯子”的中年人,为了足球梦,一边办厂造拖鞋,一边办青训俱乐部“造”球员,一度把上海4套房子全卖了,“最难的时候,兜里只剩下3.2元”。即便是这样,这个东北汉子也没有放弃对足球的梦想,没有停止顽强的打拼,没有失却对未来的信心。

央视足球解说员贺炜说:“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但是请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那些为了梦想的拼搏,为了生活的美好,总能以某个不起眼的细节打动我们,总是在云遮雾绕中闪闪发光。“苏超”,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在生活日常里迸发的英雄主义,看到了平凡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不竭努力。

致敬永不懈怠的奔跑。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里往往有不同的“苏超”。“苏超”下一粒球该往哪里“踢”?有人说,要做好“专”“转”“传”的文章,调动各方力量,一起来“踢球”;有人说,“苏超”的未来,无疑在于城市化、群众化、年轻化、专业化。“苏超”出圈以来,有关“苏超”的评论、分析、研究数不胜数——

“苏超”踢出了一记“人文经济学”的好球、“体育赋能发展”的金球、“思维破茧”的炫球。权威数据显示,“苏超”前6轮江苏线下监测的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5个场景实现服务营收近380亿元,同比增长42.7%。“苏超”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1月1日苏超决赛现场。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胜 朱江 摄

“苏超”是“踢”出来的、“玩”出来的,也是“传”出来的、“导”出来的。5月26日,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专门成立接梗、玩梗、引导梗的“木更工作室”,相继发起晒图、对歌、斗诗等活动,推动网友既“卷热梗”又“卷文化”。各设区市宣传、体育、文旅、公安等部门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合力把一项城市足球联赛成功打造为推动体育、文旅、消费共同发展的“超级IP”。

“苏超”是城市营销和地方形象塑造的“金名片”。通过“苏超”,江苏的地域文化、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江苏人的低调务实不张扬、自信包容尚进取得到广泛赞誉。可以说,“苏超”带来的收获很多很多,那些看得见的,人们都已经看见了;许多看不见的,必将在今后日益显现。

球如人生,人生如球。在流感疫情面前,医生勇当“门将”,筑牢防疫的战线,顶住病毒的侵袭;为了攻克创新难题,科研工作者像前锋一样,一次一次对未知领域发起冲击;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求职者百折不挠,一次又一次参加“淘汰赛”,直至成功;为了培育祖国的花朵,辛勤的园丁自觉“加时”,除草施肥……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人生赛场上的奔跑者,都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比赛,每一步都算数。只要是身在赛场,就难免有领先时的从容、有落后时的焦虑、团队协作的默契、只身突破的孤勇。“苏超”的每一粒进球,都凝聚着无数次传球、跑位与配合;时代的每一次进步,也都源于无数个体的微光汇聚。从“天问”探火到“奋斗者”号深潜,从高铁飞驰到5G领先,这些重大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万千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工人的默默付出。他们或许不像巨星那样星光闪耀,但正是他们的热爱与坚守、奔跑与奋斗,构筑起“国之重器”的强大基石。

心怀热爱,人人皆可成为推动梦想前行的力量;每一声呐喊、每一滴汗水、每一颗澎湃跳动的心,都会化作中国式现代化壮丽画卷上一道鲜亮的色彩。“苏超”赛事已经落下帷幕,那些热爱与坚守将延续并传递至实验室的显微镜下、田间的稻穗之间、工厂的流水线上,融进每一个清晨醒来、选择继续奋斗的瞬间。

燃情“苏超”,活力江苏。奋进“十四五”,迈步“十五五”,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面临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时代大考。这也是一场需要全力奔跑的“决赛”,必须带着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勇于突破的精神,奔赴属于这个时代的“决赛”,在不言败、不服输、不懈怠中共同书写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致敬“苏超”,瞩望未来。愿“苏超”的光,激励无数平凡的你我,在烟火人间中,奔赴新的一程!

(执笔:刘庆传 陈立民 吴雨阳 朱绍岳 双传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