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风雷惊日月,万人呐喊沸江东。
夺冠何须等来日,今朝我自缚苍龙!
决赛从来都不好打!这场比赛全场太焦灼了,90分钟互交白卷。再一次以点球大战决胜,恭喜泰州队,决赛没有失败者,点球大战的心跳仍在回响,这份荣耀,是拼搏最好的勋章。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也是一场令人浑身“通”“泰”的比赛。

泰州队“一黑到底”,胜利来之不易,夺冠实至名归。
泰州加冕,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荣光,更是一曲关于理想与信念的乐章。这条洒满星辉的征途,由无数个高光时刻铺就。每一个为之奋斗的灵魂,都展现了勇气、尊严与坚持,他们用热血定义了何谓拼搏。
冠军属于泰州队,而这份荣耀的重量与光芒,属于江苏十三太保的每一支劲旅,属于这片热土上的八千多万分之一。
此时此刻,感慨良多,让人思绪翻飞。
“苏超”气质
“苏超”是出彩的,因出彩而出圈,因出圈而不断出新。
如何来形容“苏超”的气质?它是草根情怀,全民狂欢。这体现在,球员来自各行各业,赛事充满生活烟火气。它足够“业余”,却足够专业。
它是“散装”表象,共生内核。这体现在,“十三太保”表面上谁也不服谁,但握指成拳,共生共荣,以“对抗式团结”实现了良性竞争。差异化发展,却走向协同发展。
它是文化为底,自信表达。这体现在,将历史典故、饮食文化等融入赛事,无论“楚汉争霸”还是“早茶德比”,乃至“盐水鸭对阵水蜜桃”等,让竞技场成为文化秀场。踢的是足球,赛的是文化底蕴。
它是文明风尚,内在品格。这体现在,赛后“人走场净”、球迷间友善互动、城市提供精细服务,将竞技激情与文明观赛完美结合。场上比高超球技,场下见文明真章。
它是创新驱动,活力源泉。这体现在,运作模式创新,比如,深度融合“体育+文旅+城市”,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增量。展现创新禀赋,呈现精彩神韵。
这是独一无二的“苏超”气质,可以模仿,也许无法超越。正因如此,它制造了流量,也接住了流量,并源源不断化流量为热量。
江苏气场
“苏超”为何如此之火?这是很多人的追问;“苏超”还能火多久?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苏超”很火,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根植于江苏大地,脱胎于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格局与人文血脉。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作为富庶与繁华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省份,作为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交相辉映、竞放异彩的省份,作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省份,江苏的气场直接塑造了“苏超”的气质。
“苏超”的独特气质,源于它对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体育精神的本质性回归,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赋能。这一案例生动表明:最深沉的力量植根于本土文化,最强大的活力孕育于万众参与。这不仅是体育赛事的成功,更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激发区域文化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江苏样本”。
简而言之,苏超的赛场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足球的比拼,更是江苏区域发展的生动表达。在充分的个性张扬中实现整体卓越,在激烈的竞争博弈中达成共同进化。
“苏超”的独特气质,并非无源之水。它那兼容并蓄的胸怀、自信从容的格局、竞合共生的智慧,以及深沉而深厚的底气,正来自江苏这片土地千百年来所孕育的强大而独特的“气场”。
这气场,才是苏超真正的灵魂所在。
中国气象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苏超”出彩出圈,不仅点燃了江苏人民的体育热情,也拓展了无数人对中国足球、中国体育以及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想象空间。
比如,“苏超”是真“业余”,但球迷是真热爱。这看到了足球发展的土壤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群众体育的着力点在哪里。
一定程度上说,“苏超”不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而是回归为一种深受地域文化滋养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一种令人共情共鸣并引以为豪的审美行动。
这也给人启迪,中国足球的出路,也许不在于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而在于鼓励地方百花齐放,让巴蜀的泼辣、岭南的务实、中原的厚重,都能在赛场上找到个性表达。在发展过程中,贴近老百姓,让老百姓当“主角”,才能拥有滚烫的热爱、火热的未来。
如此,“苏超”火热的意义,早已溢向圈外,不仅仅局限在体育层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如何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这就需要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未来五年是如期建成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体育事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苏超”提供了一个充满深意的参照和注脚。
由此也说明,如果培育出更多拥有独特气质的地方赛事,进一步推动文旅体加速融合,给更多领域带来活力和生命力,那么就能为新时代的中国气象贡献更大力量。
“苏超”,关乎文化的繁荣与自信,关乎精神的塑造与凝聚,让人难忘。神州大地上,一旦涌现出越来越多这样的“苏超”,亿万民众一旦焕发更蓬勃的精气神,必将有利于塑造一个筋骨强健、精神昂扬的现代化国家。
展望未来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13个城市,176天,85场比赛,这届“苏超”已经画上句号,但让人意犹未尽。
176天太短,短到似乎容不下每个精彩瞬间;似乎又太长,长到足以让一段奋斗的岁月,沉淀为一座座城市恒久的记忆。
它的“短”,在于其“密度”与“浓度”。它的“长”,则在于其“深度”与“重量”。
“苏超”未来更精彩,因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数人的共鸣,构成了时代的和声。因为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契合了时代与发展的需求,为未来标注了清晰路径。
这场赛事留给我们的,远不止于胜负的狂喜与遗憾,更是一份关于区域发展、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启示。
“苏超”写下的华章,正是伟大故事最恰当、最迷人的开头。江苏最波澜壮阔的正文,在每一朵浪花的奔涌中,正徐徐展开。
我们还看到,“苏超”所洋溢的奋斗激情、所恪守的竞赛规则、所展现的文明风貌,是一幅“奋斗中国”的活力缩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致敬伟大的“苏超”!致敬所有参与者!更致敬这片敢于梦想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