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春华章|江苏泰兴:河道焕新“活”起来 生态经济“旺”起来

河道,是城市生态的“毛细血管”,更是经济发展的“潜在引擎”。当前,泰兴市正纵深推进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的河道治理行动,从清水绿岸的环境焕新,到“以河养河”的经济探索,再到流域经济的融合升级,一条条“绿水”正在演变为惠及百姓、助力发展的“金山银山”。

秋高气爽时节,泰兴市虹桥镇的河道边总能见到垂钓者的身影——既有本地村民,也有从周边城市赶来的“跨市钓友”。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成为垂钓经济与农文旅融合的“第一前提”。钓友垂钓后,可就近在农家乐品尝河鲜、选购本地农产品,或留宿体验乡村夜景,形成“垂钓+消费”的联动场景。“钓友都愿意来泰兴钓鱼,关键是这里河道治理得好。两岸护坡规整,钓鱼不用带钓台;水质也好,钓上来的鱼口感佳。”靖江钓友陈建新说。这样的“好环境”与“好体验”,源于泰兴精准的河道治理投入与资源统筹规划。今年重点推进的新曲河治理工程,通过格宾石笼护坡、桩板式护岸等工程修复生态,同时规划游览点、完善沿岸步道,为后续经济拓展打基础。目前工程已完成约80%,预计12月竣工。

“工程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总投资约3400万元。目前桩板式护岸已完工,格宾石笼护坡还剩两公里左右,所有护坡均采用草籽绿化,并配套相应植被。”新曲河治理工程施工01标现场负责人丁平介绍。“生态反哺经济,经济滋养生态”。泰兴市济川街道众贤村推行的“以河养河”模式已稳定运行3年,村里划分河段作为“生态养殖区”,钓友付费垂钓、按市场价购买所钓鱼获,既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又为河道管护增收。这种“养殖+垂钓+管护”模式,打破了“治理靠财政,管护无后劲”的困境。

“目前鱼类捕捞年收益约能覆盖河道70%的管护成本,剩余30%用于应急维护,大幅减轻财政压力。我们严守‘生态承载力’红线,每立方米水体仅投放3到5尾鱼,还会定期监测水质与鱼类生长情况,若发现水体溶氧量下降,就减少投放或适量捕捞,始终坚持‘养水’优先于‘养鱼’。”济川街道众贤村党总支副书记徐金婷表示。

在如泰运河沿岸,整修后的河道与亲水游园相映成趣,不少商家在此开设早茶店,“美景+美食”的组合吸引大量客流,食客一边品尝蟹黄汤包、干丝等本地美食,一边欣赏河景,尽享生态红利。在推进河道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泰兴市打破“要么保护、要么开发”的二元对立思维,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协同发展”的治水理念,推动水资源“活”起来。通过严守生态“底线”、优化功能夯实“基础”、激活价值释放“潜力”、强化监管筑牢“保障”,最终实现“河道变清、功能变强、经济变活、民生变优”的目标,让沿岸河道真正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生态水道”。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