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斗转星移二十载,江苏,这片坐拥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土地,不仅将“两山”理念深深镌刻进生态治理的脉络,更见证着年轻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他们以青春为墨、以实干为笔,在太湖碧波、长江岸线、湿地苇荡间挥洒汗水,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江苏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最终让青春之绿成为美丽江苏生态画卷里最为鲜活、灵动的底色。
青春,是绿色发展中的“创新智慧”。在江苏这片创新热土上,年轻的面孔活跃在环保技术研发的最前沿。淮阴工学院“菌电织碳”团队的科研人员,历经18个月攻关研发出绿色细菌-微波-电子束三驱联动技术,成功将坚硬难解的芡实壳转化为“黑色黄金”,该技术每年可处理逾10万吨农业废弃物,构建起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全新范式。像这样扎根环保技术领域的青年人才还有很多,用知识赋能环保,以技术推动革新,将实验室的奇思妙想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动能,用科技创新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图景,让青春的光芒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熠熠生辉。
青春,是生态守护中的“绿色担当”。青年最富实践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中。江河湖畔、社区街巷,处处可见他们投身生态保护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利用周末参与巡河护河的普通白领,或许是坚持垃圾分类的大学生志愿者,或许是利用业余时间植树造林的年轻党员。姜盟,一位荣膺“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的90后青年,与其他同伴共同发起成立南京首个从事水生生物保护的公益组织——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利用工作之余开展大量公益活动,组织各类公益活动百余场,成为全国践行长江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广大青年以行动诠释责任,用奉献点亮青春,将个人的涓滴之力,汇入生态保护的浩荡江河,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了青年一代挺立潮头、勇于奉献的历史担当。
青春,是生态文明传承中的“先锋力量”。从校园讲堂里的知识讲解到社区活动中的实践互动,从线上平台的趣味科普到线下场景的沉浸式体验,青年总能将专业的环保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善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日常。江苏科技大学环化学院红枫义工站联合镇江穆源民族学校举办了“巧手织绿意,布艺绘地球”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以环保主题的布艺创作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沉浸式体验更让生态理念可感可触。作为绿色理念的传播者,广大青年正用更多生动的表达讲述着生态中国的美丽故事,让环保共识在更多人心中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