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挑大梁 勇争先——2025半年经济观察】民生向暖 信心更足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7%,从钱袋子到物价账本,再到高质量就业,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和持久动力。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的关键期。近日,扬州在东关街景区东门广场组织“人才夜市”招聘活动,挖掘见习岗位,让更多毕业生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也让更多企业广泛吸纳人才。求职者:“在景区里招聘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形式,我们在逛街的同时,还可以找工作,也更符合我们年轻人当下的生活方式。”

入夏以来,在扬州人社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全市各个县市区纷纷利用景区夜市和商圈设置招聘集市。截至目前,招聘集市已经为青年人才提供了6797个岗位需求,对登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了“1131”服务。扬州市广陵区人社局副局长徐峰:“‘1131’服务是指至少一次政策推荐、一次的职业介绍、三次的岗位推荐和一次的技能培训或者是就业见习机会,从而促进就业各项政策落地,优化我们的政策体系,加快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全省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71.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3%。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薛勇介绍,特别是如火如荼的苏超赛事,不仅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也拓展了岗位,带动了就业,成为上半年新的就业增长点。下半年,江苏将着力以新一轮政策举措稳就业,以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就业,以全方位创业支持扩就业,高质量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就业的目的在于稳收入。今年上半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06元,增长5.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降至1.98。工资性收入增长6.0%、经营净收入增长5.6%,多元收入渠道拓宽民生获得感。

物价水平关乎居民收入的“含金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今年上半年,江苏“物价账本”压力减轻,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鲜菜、鸡蛋等鲜活农产品价格下行,交通通信价格降3.4%,虽鲜果、猪肉微涨,但整体物价水平温和,生活成本总体可控。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认为,2025年上半年,江苏民生领域呈现“成本稳降、质量攀升”的良性态势,通过稳固基础供给、优化收入结构、平抑物价波动、协同产业与就业,既筑牢民生底线,又以发展质量提升拓宽民生增量,为经济回升向好奠定坚实民生基础。张春龙说:“下一步,江苏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例如稳定居民收入,落实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且临近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缴纳政策;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可以在新兴产业与基层岗位开发上发力,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进一步促进居民增收。”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彭迪帆

通讯员|扬州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郭晶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