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7万平方米展区内,800余家企业携3000余项前沿成果展开全球对话——从特斯拉Optimus的机械臂与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的算力交锋,到振华重工涂装机器人与宝钢AI模型的产业实践,这场盛会正以东方智慧勾勒智能时代的协作蓝图。而“同球共济”更成为人类驾驭AI浪潮的核心密码。
技术共研,破壁而生的协作之力。“敢为天下先,勇向潮头立”,但独行快不如众行远。华为昇腾384超节点以300Pflops算力实现技术突破,其背后是产学研用的深度协同;振华重工涂装机器人将生产周期缩短90%、宝钢AI模型把轧制精度提至83%的实践,彰显着“AI+制造业”的融合成效。800余家参展企业中,市外及国际企业占比超50%,特斯拉与阶跃星辰的同台竞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技术突破不再是孤勇者的游戏,而是全球智慧的结晶,智能时代的生产力革命才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规则共建,守正创新的治理之道。“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对AI带来的全球性挑战,本届大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与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的成立,迈出了规则共建的关键一步。大会首创“数学质问、模型质问、科学质问”三问机制,汇聚千余位全球顶尖嘉宾,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讨推向全新维度。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总部设在上海)的构想,更彰显着“和而不同”的治理智慧:既不因担忧风险而裹足不前,也不因技术狂热而放任自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AI治理不该是零和博弈的角力场,而应成为各国共绘的“导航图”,让技术创新始终行驶在“向善”的轨道上。
青年共育,薪火相传的未来之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青年优秀论文奖征集论文近200篇,投稿作者平均年龄29岁,智元机器人团队用2年实现营收破亿的数字里,跳动着全球AI青年的协作脉搏。这些年轻研究者凭借“灵巧机械结构与智能大模型的融合”,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的理论演示走向真实生活场景,更用开放共享的态度打破知识壁垒——他们的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同球共济”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全球青年在AI领域并肩前行,智能时代的火种终将燎原成照亮人类文明的火炬。
WAIC2025的灯光渐次熄灭,但“同球共济”的理念已融入智能时代的基因。从技术共研的破壁之力,到规则共建的治理之道,再到青年共育的未来之光,人类正以协作智慧驯服AI这匹“野马”。正如黄浦江的浪潮奔涌不息,这场跨越国界的智能协作,终将推动人类文明驶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