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文化赋能 “苏”写新篇】澎湃文化力量 望见“诗与远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江苏始终厚植文化力量,深入推进文旅融合,让人文浸润经济,让经济融入人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因文化而盛,文化赋城市以灵魂。

今年以来,无锡这座枕水而居、风景如画的江南古城,登上江苏文旅“C位”。古镇街区、运河夜游、非遗表演、沉浸式大戏……众多元素构成一幅独特的文化长卷,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在此交融,激活城市活力。


在惠山古镇,国风春游季夜游活动已经开启。夜幕降临,穿越时空的“货郎天团”惊喜亮相,唤醒旧时江南的市井记忆。映山湖舞台,《山湖月夜图》大型山水情景剧精彩上演,花船花灯、非遗表演等将国潮氛围拉满,吸引大量游客。

古镇内,无锡泥人、留青竹刻等非遗技艺汇聚一堂,焕发新生;“寄畅有戏”焕新亮相,历史名人跨越时空与游客互动。无锡惠山古镇景区副总经理吴娜德介绍,守住历史文化根脉的同时,努力让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让“文化+”激发无限可能。

这是江苏推进文旅融合,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就全省而言,众多景区景点浸润着文化气息,澎湃着文化力量。徐州“彭城七里”,南起云龙山、北至故黄河,串联楚汉文化、运河文化、彭祖文化、山水文化等,既是徐州的城市脊梁,也是最活跃的黄金旅游线;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婉转的评弹与精致的苏绣等非遗相互辉映,织就一幅姑苏文化的生动画卷,更是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街区。

与此同时,江苏持续赓续传统文化,借助文学IP、影视创作,不断创新文旅场景,促进人文经济融合共生。运河文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7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流经8座城市,形成人、城、河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独特文化。今年3月,江苏重点电视剧《北上》开播,让运河畔的“花街”声名大噪,也让运河文脉再次熠熠生辉。


借助电视剧《北上》的东风和运河文化这个“超级IP”,江苏正用人文智慧激活经济。在苏州昆山,“花街”取景地巴城老街顺势而上,文旅新业态被激活。漫步老街,仿佛走进历史的画卷。电视剧中的飞鸟北上茶馆、龙云崌、照见艺文空间,剧中主人公漫步的石拱桥、徘徊的江南小巷得以再现,让运河生活触手可及,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

昆山市巴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李金华介绍,巴城老街对取景地进行了复刻和改造,设置了各类打卡点。同时,进一步提升老街环境,规范商户的经营行为,还招募了青年志愿者做好旅游秩序引导,打造巴城文旅的“复合式”魅力。自3月3日《北上》开播至4月20日,老街客流量达59.9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48%。


同样,作为电视剧《北上》中“花街”的原型,淮安里运河畔花街大变样。大量游客蜂拥而来,与电视剧海报合影,品尝油墩子、长鱼面等电视剧同款美食。



淮安市清江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党委书记高畅介绍,花街设置了很多热门打卡点,网红店铺都很集中,非常好逛,也很适合拍照。近段时间,慕名来到花街的游客很多,为社区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文脉如水、文化浸心。作为文化大省,江苏既有桨声灯影的诗意风华,又交织着吴韵汉风的温婉和豪迈。一直以来,江苏各地深挖文化资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滋养城市底蕴,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 孙西娇,无锡台 昆山融媒 淮安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