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东北摄影师爆改乡村边角地,南京盘城又多一处“有风的地方”


在乡村拥有一处庭院,晨起听鸟鸣,暮归赏落霞,尽享悠然时光,这是你“向往的生活”吗?西邻滁河风光带,南靠朱家山河,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渡桥社区自然资源丰富。最近,来自东北的80后摄影师王千一租下渡桥社区的一处边角地块,经过爆改后,11亩边角地块变身兼具自然野趣与精致体验的“渡桥小院”。在渡桥社区,像他这样的“新村民”还有很多。在找到自己向往生活的同时,也与盘城街道农文旅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改造后的“渡桥小院”

颜值翻倍!11亩闲置边角地块变身诗意栖居

4月9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盘城街道渡桥社区,宽敞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沿滁河所建的葡萄大棚、百亩花海错落有致,居民们傍水而居,形成一道宁静美丽的水乡风貌。

“渡桥小院”试营业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在渡桥社区王家渡村的村头,一名工人正踩着梯子安装“渡桥小院”的门头牌匾,还有三两人在铺设小院里的鹅卵石。沿着鹅卵石小径往里走,风景别有洞天,仿佛来到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令人向往的院子。

“预计4月13日试营业,现在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渡桥小院”主理人王千一看着自己精心打造的院落,颇为满意。视野开阔的院子里,石子路串联起成排的露营帐篷、泡泡屋,池塘倒映着成荫的绿树,与村野风貌呼应成趣。王千一告诉记者,目前计划一边筹备开业,一边继续完善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有东北烤肉和吊炉火锅,年轻人在泡泡屋里玩剧本杀,宽敞的草地上装上投影,大家聚在一起看电影、看球赛,小朋友们可以在那边荡秋千、挖沙子,池塘里打算安上喷泉,以后还可以钓鱼。”

王千一

坐在小院里,感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意境。在采访间,恰好有附近的居民经过好奇询问。这名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在盘城经营一家小型公司,看到家门口的环境焕然一新,计划周末组织公司的四五十名员工过来团建,享受春日户外活动的乐趣。“虽然还没开业,但像这类团建已经预约不少了,人数最多的一单有200多人。”王千一告诉记者。

“新村民”唤醒创业活力,让乡村“潮”起来

在创办“渡桥小院”的同时,王千一还是一家摄影工作室的负责人,店面也在江北新区内。出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外出采风,盘城的稻田、花海等都是他钟爱的取景地。2024年年初,摄影工作室的外景基地落地渡桥社区。不少顾客向王千一反映,拍摄结束后,附近能吃饭的地方却不多。于是,开一处能吃饭、能赏景的休闲基地的想法便在他心里萌发,这与街道社区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

△“渡桥小院”改造后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项目报上去,盘城街道十分重视,通过多次考察,选择了一处位置好、面积大的边角地块。王千一向记者展示了改造前的照片,令人想不到的是,这片“有风的地方”,曾经杂草丛生、道路通行不便、基础设施老化破损。后来,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通过清理杂草、整修道路、铺设环河步道,并融入全景灯光、网红打卡元素等内容,原本不起眼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兼具自然野趣与精致体验的乡村休闲餐饮好去处。

△盘城姑娘杨媛媛将自家小院打造成“一涧·私享庭院”

像王千一这样的“新村民”,在盘城这片土地还有很多。土生土长的盘城姑娘杨媛媛,将自家小院打造成“一涧·私享庭院”,私厨、花艺、烘焙、村咖等服务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90后四川姑娘刘梦姣被王家渡村的自然风光吸引,租下一间乡间小院改造成“窝窝里庭院烤肉”,闻着香味驱车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为了迎接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去年,盘城街道成立了“江北新区盘城农文旅产业联盟”,出台了《盘城街道鼓励农文旅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暂行)》,用实实在在的措施,有力推动本地农文旅产业的跨界深度融合。

“希望可以打造成一片兼具田园风光与烟火气的院子。”对于这方小天地的未来发展,王千一心态很平和,看着庭院越来越完善,处处皆美景,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我们)计划招聘十几名员工,包括附近的村民,也欢迎大学生周末过来兼职。”在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新村民”与原村民一起找寻到了“向往的生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史童歌 马壮壮 文/摄

(部分素材由采访对象提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