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黄宗跃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近年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之路。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深化发展融合,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扩大交往交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
以发展融合赋能,重塑区域经济格局。经济融合是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其关键在于构建深度互联、韧性更强的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从“钢铁驼队”联通11个亚洲国家的100余个城市,到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的正式通车让地区国家圆了“铁路梦”“高铁梦”,再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巴经济走廊、中马“两国双园”等一大批项目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同周边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目前,中国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是1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建设,突破传统基础设施联通范畴,推动物流、数据流、资金流高效配置,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能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周边国家带来持久红利。
以多维安全协作织网,筑牢地区稳定屏障。从全球安全倡议在周边持续落地,被写入中国与俄罗斯、越南、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中亚五国政府联合声明;到同东盟国家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再到与相关国家携手应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地区金融危机等挑战……近年来,中国携手周边国家在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层面持续强化安全协作,通过创新思路和手段,持续深化反恐、网络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联合行动,推动对周边地区热点问题的建设性介入,及时公正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周边国家的和平发展与共同现代化,为周边地区和平稳定带来更多确定性。
以人文交流铸魂,培育价值认同根基。从在周边国家开设孔子学院和鲁班工坊、面向周边国家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到在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等国联合开展文物古迹保护和修复,再到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等一系列活动……这些年,我们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携手打造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周边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文明互鉴、开放包容的周边人文交流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便利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员往来,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科研协作平台建设,形成知识共享共同体,挖掘历史记忆共鸣点,构建区域文化符号体系。
中国的繁荣离不开亚洲,亚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当“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当多边安全机制与经济合作平台形成共振,一个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周边秩序将逐步显现,这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依托,更是为动荡世界提供稳定之锚的大国担当。(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