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在紫金山实验室展厅显眼位置,有一面编号为2023-0150号的国旗。这面国旗曾于2023年5月30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同年12月15日被授予紫金山实验室。
这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这是6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清晰释放出国家大力发展6G技术的强烈信号。在3月30日发布的《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中被评价为“领跑全国”的南京6G,实力究竟如何?能否扛起为大国竞争抢占战略制高点的责任与使命?
紫金山实验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摄
抢占大国竞争制高点,“紫金山”频创“世界第一”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尤肖虎说。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是未来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正带领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积极应对挑战,勇攀高峰。多年来,团队牵头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扎实开展自主研发,攻克系列核心技术,成功搭建了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初步建成了6G端到端实验平台,创造了6G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10余项“世界第一”。
这些技术成果听起来很深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科研人员形象地科普,6G追求全频谱、全覆盖、全应用,这意味着它将覆盖所有频段,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地面还是空中,都能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同时,它还具备强连接、强计算、强智能、强安全的特点。强连接能确保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高速网络;强计算能力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强智能让网络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为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安全则可以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在数字基础设施竞争中,慢一步就是失一局。当前全球6G技术竞争格局呈现多极化态势,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推进上加速布局,旨在抢占未来通信技术制高点。
在紫金山实验室,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铆足干劲、抓紧时间开展6G无蜂窝广域低空覆盖、广域确定性光电融合网络等前沿技术攻关。
“片刻不敢懈怠。”普适中心的张博士捧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过。他告诉记者,自己刚开完会,“和小组成员讨论算法,我们正基于5G、6G环境进行抗干扰算法开发。有一定成果了,但还需要不断迭代升级。”
尤肖虎表示,接下来,相关研发团队将重点攻关6G通智感融合、空地一体覆盖新技术,并加速建立自主可控的6G核心器件支撑体系。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6G领域概念验证中心揭牌
3月30日,紫金山实验室6G领域概念验证中心揭牌成立,旨在支撑6G六大场景技术验证,对接应用需求,促进6G技术提前落地。目前,中心已建成一个总控指挥中心和太湖超远距离渔业资源保护、上秦淮超大容量城乡综合治理、无线谷超低时延智能网联交通、浦口超广覆盖低空经济、天文台城市覆盖等5个试验场。
采访当天,记者恰巧“撞上”上秦淮超大容量城乡综合治理试验场开展验证。只见一架配备高清摄像头的巡检无人机,从网联自动方舱拔地而起,在空中盘旋攀升,一路穿梭于楼宇之间,飞越街道与湖泊。
“无人机可以精准检测道路是否存在破损、有无暴露垃圾等状况,并实时将相关信息回传至管理平台。我们线上确认,实施高空喊话或工单派发,责任单位收到指令后迅速到场处置。”工作人员解释道,这个试验场开展6G超大容量传输技术验证和应用创新,利用大规模多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实现区域内半小时巡视一周,应急响应时间提升至分钟级。
无线谷智能网联交通试验场则主要验证6G确定性超高可靠超低时延技术,可将路况信息实时上传至智能网联运控平台并下发至车辆,实现超低时延智能网联交通服务,助力南京“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
“我们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尤肖虎说。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6G前沿技术有望“输出”全球。
今年6月,6G国际技术标准研究将正式启动。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无线通信方向的研究员黄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眼下正向6G信道模型相关标准的制定发起冲锋,要将“南京成果”写进6G标准,“计划本月向国际提交提案初稿。只有掌握了标准,才有话语权。”
构建生态,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高地
4月10日至12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将在南京举办。全球6G领域的思想巨擘、技术先锋以及产业领军人物将聚首金陵,一同为6G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生态的发展蓝图出谋划策。
尤肖虎说,紫金山实验室将以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努力开创新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路径。
把握发展机遇,南京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比如,在去年全球6G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江宁开发区发布了紫金山科技城加速培育以6G技术引领未来产业行动计划。计划锚定3+x重点领域,实施6项紫金工程,出台10条紫金政策,开展2个紫金招募。
此外,南京还联合紫金山实验室共同探索“团队控股”“拨投结合”模式,设立“社会服务型教师”职称,扩大职务科技成果的长期使用权赋予范围,多渠道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这里做科研,没有经费使用的限制,没有编制的束缚,还能得到实验室和地方人才计划综合支持。”刘博士从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学院毕业后,来到紫金山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的创新氛围和活力感到十分惊喜。
“聚焦未来产业,要发挥在6G、通用人工智能方面领域的研发优势。”近日,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所长、董事长武文生建言南京道。
前不久,南京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紫金山实验室专题会召开。会议明确,大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机制,集中资源力量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任务,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突破。
未来,南京将围绕5G/6G、卫星互联网、未来网络、量子通信、光通信、算力等领域,构建空天地一体、通感算一体、设施与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