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科技创新促发展,代表委员热议民营经济“新引擎”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海洋中最具活力的浪花,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建议从“软环境”和“硬支撑”两方面发力,进一步助力民营企业拥抱科技创新。

江苏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 吴胜 摄

谈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蒋立:

建议建立体系为企业“体检”

从业30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见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表示,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升级趋势为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科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蒋立代表 南京人大供图

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蒋立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及时跟踪了解统计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他呼吁能够将民营企业尤其是重点民营企业纳入到这个“体检”中来,加强企业合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更有利于政府精准化地提供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刘洪:

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进一步建立企业的发展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南通市委会主委、南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洪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更多有效的措施,提升服务水平,让民营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同时注重强化科技引领,加强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等,让民营经济发展更具核心竞争力。

刘洪委员

谈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

持续激活企业创新基因和发展潜力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要珍惜大好的发展机遇,持续激活创新基因和发展潜力,为江苏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说,前不久,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企业家必须担负起责任和使命,我们将始终坚持产业报国,把感恩之心付诸具体行动。”

周善红代表

周善红表示,目前他们正在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做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到如今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工程企业不断地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将推进汽车旅游业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加大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孙力斌:

科技创新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南京联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力斌表示:“现在的民营经济发展与二十年前不同,人工智能领域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他们在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实现了全球领先,这与我国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密切相关。”

孙力斌委员

“科技创新,正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孙力斌认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其新的特点就是科技创新。“相信,在当下这个时代还会涌现出大量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民营经济企业。”

谈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

培养创新“奇才”,要建立全社会容错机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DeepSeek的横空出世,震惊了全球科技界,这让大家更加意识到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杨德才表示,自己做了一辈子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他建议一定要积极建立全社会容错机制,创造鼓励大家能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的创新环境。

杨德才委员

“创新需要一个宽松、包容的生态,允许大家试错并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杨德才补充道,除了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敏锐的创新视野,“这涉及教育和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比如学校的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确保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另外,创新人才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承受失败的能力。杨德才说,他们需要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承受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品质是创新人才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这种品质。

最后,要合理地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中的作用。“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人才成长更为迅速,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可以忽视。政府应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尊重市场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适时提供政策支持,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杨德才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杨永:

打造“田间课堂”,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建议,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要创新打造‘田间课堂’,让乡村人才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杨永代表

杨永认为,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农业科学知识,如作物栽培、畜牧养殖、农业工程等专业技能,更要具备敏锐的科技洞察力,熟悉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农业生产。要高质量培养新质农业劳动者。在教育体系构建上,高等院校应发挥引领作用。优化农业相关专业设置,开设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打破学科壁垒。

同时,各高校通过组织实施农业人才对接产业链行动,将学校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等有效聚在产业链上,融在产业链上,加大产教融合的场域和深度,面向农业产业一线了解最新技术,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方案,优化专业建设内涵,不断提升新型农业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职工技能等级认定

“这件小羽绒服无论是选料,还是充绒工序,都更加智能。”全国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团工会主席李承霞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一款迷你版羽绒服。

李承霞代表

作为常州本地老牌民营企业,常州老三集团是集织造、染整、印花、水洗、成衣生产流水线于一体的生产企业。李承霞说,现在的产品要求生产线工人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为起到激励作用,李承霞建议,注重人才培养,让更多职工能参评“新八级工”技能等级认定,并享受相应待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娜 杨晓冬 徐苏宁 徐红艳 刘伟娟 卢河燕 徐梦云 熊平平 /文 刘畅 钱念秋/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