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年开新局 拼好新经济⑨|低空经济,乘势“起飞”向云端

【编者按】开新局,拼经济,谋发展。2024年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首发经济、数字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县域经济、海洋经济、湾区经济、园区经济、飞地经济、低空经济等多种经济。这也是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新年开新局 拼好新经济”系列报道,聚焦多种经济在江苏的澎湃活力,展现江苏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2月10日,浦口区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西江基地,一片宽阔的草地上,一架无人机缓缓升起飞向空中。然而,与传统无人机不同的是,它的身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线缆,一直连着放在地上的系留箱。

系留无人机延长滞空时间。

“现在无人机续航时间很短,普通的无人机可能飞一二十分钟就没电了,我们研发的系留无人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南京伟泽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伟说。系留无人机主要专注于供电系统,可以使无人机的滞空时间延长至6至8小时,应用于‌应急通信、灾难救援、侦察监控、空中照明等多个领域。

低空无人机物流更是为交通拥堵造成的投递难带来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在低空经济的特色是无人机物流,主要有无人机血液运输、无人机生物样本运输、无人机外卖配送,结合无人机管控系统和无人机外卖小程序可以快速执行无人机外卖配送。”江苏天策智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彪告诉记者,公司已开通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浦口人民医院、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浦口中医院等12条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今年又增加了4条外卖配送线,并适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展无人机长江物流配送。

无人机运输医疗消毒器械、消毒包。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落地,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而在这一浪潮中,江苏乘势“起飞”,迅速崛起为低空经济的创新高地。

江苏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事研究低空经济多年、江苏曼哈斯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坤宏举例说,比如在科研条件上,南航、南理工、东大以及中国电科14所、28所等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都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科创资源相当丰富。在技术基础上,江苏省在无人机、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该厅着力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工作,主要涉及研究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地方拓展场景应用等四个方面。目前,全省在低空文旅、物流、医疗、空中交通等多个场景开展了相关应用,共获批低空航线324条。

“省飞服中心近期已投入运行。”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江介绍,按照“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原则,统筹省内各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实现全省“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

随着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逐步显现,江苏发布系列政策与规划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会产生1.5万亿的经济规模,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市场空间广阔,低空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省政府办公厅在2024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基本建成,覆盖上中下游的特色产业链基本形成,低空飞行应用融入生产生活,低空经济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极,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在江苏各地聚焦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中,不仅规划有宏观的发展目标,还细化了实施方案。2024年,苏州、无锡、南京、扬州、常州市相继发布低空经济三年(2024—2026年)发展规划,到2026年,这五座城市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总量有望突破1800亿元,再算上镇江、南通、徐州等其他城市的贡献,江苏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无人机配送外卖。

一批低空经济项目成功签约,进一步完善了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南京浦口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2024年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成为江苏省低空经济领域仅有的2个试点地区之一。2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浦口区人民政府共建南京浦口低空经济产业园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在浦口高新区举行。据悉,南京浦口低空经济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将建设创新研发、试验验证、生产承载、产城融合四大功能区。

2月12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2025年新春第一会举行。在会议现场,规模20亿元的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成功签约。该基金将结合无锡产业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投资,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

从低空巡检到低空快递,再进一步向低空观光、低空巴士等领域延伸,当这些惠民利民的应用场景陆续开花结果,飞入“寻常百姓家”,“天空之城”也将真正从电影走向现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观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院长 杨波: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江苏低空经济起步早、基础好、要素全,拥有丰富的低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在低空制造、低空飞行、安全保障、综合服务方面有着比较典型的应用案例、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具有跨行业、跨领域、全链条的特点,需要统筹抓好“政”“端”“网”“云”“用”五大要素,在低空政策层面加快完善低空领域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以高标准低空统一大市场确保低空各类要素有序运行;低空产品“端”上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低空技术前沿和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高可靠低空产品供给;通过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的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建设,为低空安全、高效、融合飞行构筑新型基础设施“网”;以低空监管服务系统信息化“云”平台为核心,为低空飞行提供飞行计划统筹管理、飞行流量集中监控、安全风险应急处置等智慧服务保障;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结合城乡、区域各自具体实际、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物流运输”“低空+交通出行”“低空+智能巡检”“低空+应急救援”“低空+城市治理”等推广。

江苏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在苏高校科研院所低空领域学科专业优势,加强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机衔接,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支撑低空经济发展,一体引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复合型专业人才以及具有行业准入资格“飞手”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引导造就一批以高科技、专利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低空“知本家”,以新技术催生新岗位、新职业,让“小哥”变“飞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田墨池

策划 王拓

受访者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